襄陽千年古城牆突然坍塌19米
日期:2016/12/14 18:37: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四面全長7300余米的襄陽古城牆,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牆磚壘於宋代,迄今逾千年。而昨日坍塌的一段,是1985年才維修的,至今僅30年。當地文物部門表示,坍塌原因是30年前的施工方法不當。
事發城牆段位於襄陽市南湖賓館水上宴會廳一側,屬古城牆南面。昨日下午,楚天都市報記者趕到事發現場看到,坍塌的城牆長約19米、高約8米,外部的磚塊、內部的土質,散落垮塌,裸露出的土質比較濕潤(如圖)。現場用藍色擋板圍了起來,還有專人值班。花草工人張師傅回憶,昨日上午7時20分,他在距城牆約10米處栽花,突然傳來“轟轟”聲音,他抬頭發現,城牆裂開了一個大口子,牆磚和泥巴不斷往下掉。整個坍塌過程不超過5分鐘,幸運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事發後,襄陽市文物管理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趕到現場查看。襄陽市文物管理處主任鄒勁告訴記者,最近連續降雨是導致坍塌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年維修方法不當。據介紹,1985年,襄陽建設南湖賓館,對緊挨的一段城牆進行搶救性維修。在原有基礎上培土加高,並在外圍砌一層現代牆磚。鄒勁稱,從昨日坍塌下來的土質看,比較疏松,其中還夾雜著建築垃圾。而城牆頂部鋪了約10厘米厚的水泥供人行走,導致排水不暢。還有牆磚,從底部到頂部僅一層,厚度僅24厘米。
昨日,記者繞襄陽古城牆進行探訪,發現緊挨漢江的北段城牆保存完好,還不時有游客買票上去游玩。東段和西段城牆保存也比較完好,不對游客開放。昨日發生坍塌的南段,也不對游客開放。
鄒勁表示,襄陽古城牆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城池防御建築,四面有7300余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從宋代起壘磚,到明代全部包完。目前,有5000多米古城牆比較結實,其它地方曾發生過五六次坍塌。
其實,當地去年1月份已發現南面這段城牆有裂縫,已著手准備維修,可維修方案還沒出來,沒有國家文物局的批文,不能擅自施工。
目前,當地已就古城牆坍塌向省文物局進行匯報,計劃向國家文物局申請進行整體維修,聘請具有一級資質的施工單位,嚴格按傳統工藝、使用傳統材料,修好後可以管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