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高陵塔

高陵塔

日期:2016/12/14 20:24: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北高陵縣高陵中學內。始建於宋代。平面呈八角形,13級,通高56.9米,為密檐式磚塔,塔頂為圓形寶瓶式。因鄰近泾陽、鹹陽,地處渭水之陽,所以又稱三陽塔"。結構精巧,制作堅固。幾經地震,塔基外層剝落,塔身出現裂縫,後加以修補,至今完好。
  據明《高陵縣志》記載,明嘉靖34年(1555年)和隆慶6年(1572年)關中曾先後發生過兩次地震,昭慧院和高陵塔亦遭到破壞,當時的寺院主持僧滿愍曾率寺旁居民銀奈等捐集物資,召匠重修。1981年陝西省文物局曾撥專款9萬元,合同高陵縣人民政府對高陵塔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維修領導小組由高陵縣縣長張永年、副縣長楊志明同志任正副組長,由韓城古建隊具體負責施工,是年5月動工,9月主體維修結束。9月17日高陵縣人民政府召開了高陵塔主體維修工程驗收會議,國家文物局、陝西文物局、成陽地區文管會等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維修後的高陵塔,根據“保存現狀,恢復原狀”的原則,保持了原建築的藝術風貌。同時在每個檐角共恢復安裝了108個鐵鈴,愈加顯示出古塔的挺拔雄姿。
  高陵塔建築精致,結構嚴謹,歷經千年,仍巍然如故,歷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稱。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技術、建築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陝西省名勝古跡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高陵塔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予以重點保護
  塔在一個獨院內,據傳是唐昭慧寺內,故陝西省地圖上標為昭慧寺塔。這是一座八角密檐式磚塔,有十三層,通高53米,塔的八角還掛有鈴铛,風一吹就叮當作響,還有幾只鴿子繞塔飛翔。站在塔下仰望塔頂,不禁感到人的渺小和偉大,人以其渺小之身造就了這樣氣勢磅礴的古塔.塔內樓梯狹窄,只容一人通過,樓梯盤旋而上,手到之處的塔磚已精光锃亮,敲起來铿铿作響,塔磚不似現在的磚有許多氣眼和沙粒。這些磚排列整齊,砌得密實難怪它能抗地震,在明末8級地震中塔依然毫發無損。登至塔頂不能極目,能見度不好,沒有看到泾渭交匯處,不能目睹泾渭分明的壯觀景象,更不能分辨清濁。
  操場中還有一座碑亭,曰“李晟碑”李晟是唐末名將,曾在此擊退過作亂的朱泚,收復了京城,迎回了德宗,死後便埋在他曾得勝的東渭橋旁,“三十年河東又河西”李晟墓的墓道部分沉入水下,此碑便移至塔旁,此碑十分高大,是裴度撰文柳公權書寫的,俗稱三絕碑。
  塔身上每層均開拱門四個,一至七級疊澀出檐,八級起作假飛椽挑檐,檐角微向上翹,塔身上滿不小孔,或為通風之用。整體而言,高陵塔造型秀麗,尤以檐上所掛108個風铎,清風徐來之際,鈴聲叮當,甚富詩意。
  高陵塔建築精致,結構嚴謹,歷經千年,仍巍然如故,歷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稱。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技術、建築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