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發源地洛陽白馬寺(圖)
日期:2016/12/15 15:14:42   編輯:古代建築佛教特指開創各大宗派的祖師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為祖庭。洛陽白馬寺是我國佛教的祖庭,同時我國佛教又分為八大宗派,故有相應的八大祖庭。他們分別是:淨宗祖庭--廬山東林寺(初祖慧遠大師於廬山東林寺創立弘揚淨土宗);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初祖達摩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創立弘揚禅宗);律宗祖庭--終南淨業寺(初祖道宣律師於終南山淨業寺創弘揚律宗);天台宗祖庭--天台國清寺(初祖智者大師於天台山國清寺創立弘揚天台宗);慈恩宗祖庭--長安大慈恩寺(初祖玄奘大師及弟子窺基大師於長安大慈恩寺創立弘揚慈恩宗,亦名法相宗、唯識宗);華嚴宗祖庭--長安太原寺(初祖法藏大師於長安太原寺創立弘揚華嚴宗);三論宗祖庭--秦望嘉祥寺(初祖吉藏大師於秦望山嘉祥寺創立三論宗);密宗祖庭--(有待商榷)(初祖有三位:善無畏大師於長安菩提寺譯出重要密典《大日經》;金剛智大師及其弟子不空先後於長安慈恩寺、薦福寺、資聖寺、大薦福寺設立壇場、翻譯經典。三位大師在中國翻譯密典、灌頂傳法,開創了中國密宗,或稱唐密。)。在近期的欄目中,讓我們一起踏上中國佛教祖庭之旅。
白馬寺山門
在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郁郁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間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閣和高峭的寶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於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從白馬寺開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白馬寺建寺以來,其間幾度興廢、幾度重修,尤以武則天時代興建規模最大。白馬寺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游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在古色古香的白馬寺山門內大院東西兩側茂密的柏樹叢中,各有一座墳冢,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東邊墓前石碑上刻有“漢啟道圓通摩騰大師墓”,西邊墓前石碑上刻有“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這兩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請來漢傳經授法的高僧──迦什摩騰和竺法蘭。石碑上的封號是宋徽宗趙佶追封的。在清涼台上還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它們寄托著中國佛門弟子對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
白馬寺齊雲塔
白馬寺山門東側,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這就是有名的齊雲塔。齊雲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13層,高35米。它造型別致,在古塔中獨具特色,不可多得。齊雲塔前身為白馬寺的釋迦如來捨利塔,現在的齊雲塔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建,為洛陽現存最早的古建築。
白馬寺中種有許多石榴樹。白馬寺的石榴漢魏時曾譽滿京師。石榴原產於安息(今伊朗),在漢代同佛經、佛像一起傳入中國,並最多在洛陽、長安落戶。當時人們贊美石榴,把它作為中外人民交往的標志,石榴的身價倍增,白馬寺的石榴,亦有“白馬甜榴,一實值牛”的說法。白馬寺作為我國第一古剎,在中國佛教史和對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