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江西撫州千年古村蒲塘村

江西撫州千年古村蒲塘村

日期:2016/12/14 18:42:1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千年古村蒲塘村

千年古村蒲塘村

古建築

古建築

千年古樹

千年古樹

    坐落於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的千年古村蒲塘村,歷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譽。學文者,出過進士21人,官居高位者曾任過知府、樞密副使、監察御史,參與修撰明朝的《永樂大典》。學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參將”者。至明朝,蒲塘村發展到鼎盛時期,號稱“千煙之廈”。

    至今在村裡,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築外,還隨處可見珍貴的千年古樹,無一處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與繁茂。這個村莊的古宅,蘊藏流傳了數百年的神靈故事。2006年冬,我們走進蒲塘村,並留宿其間,試圖從這些古老的建築和千年古樹中還原當初的繁華,同時,感受其中的神秘。

    世代嚴守“禁伐令”

    “久居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這是蒲塘村給人的第一感覺,用蔥茏煙樹、恬靜古樸來形容蒲塘村一點也不為過。進入村口,兩棵參天古樟映入眼簾,兩棵老樹都過了550歲的“高齡”,至今一枝一葉都保存得完好。沿著泥濘小路步行入村,我們來到一棵1200歲“高壽”的羅漢松面前,老樹雖經千年風霜,卻不顯蒼老枯朽之態,籐根盤結,樹高參雲。羅漢松旁邊是兩棵古樟,其中一棵已900歲,屹然而立,樹洞有“容人之量”,記者鑽入其中,倍感涼爽,毫無壓迫之感;另一棵樟樹也經歷了700年的風霜。至於仙人舊館前的兩株千年古柏,更為舊館添上古味。

    是怎樣一道“禁伐令”讓村民們恪守至今?懷著好奇之心,我們在村口古“西成門”旁的一堵牆根下找到了這塊刻有“禁伐令”的古老石碑,“禁伐令”的全文是“合眾嚴禁:墩埂嶺山不許竊取一枝一葉,犯者罰銀十兩,不服者,送官究治”,字跡入石三分,清晰可辨。據蒲塘家譜記載,“西成門”的修建時間為明代中葉的洪熙元年。洪熙元年為1425年,是明成祖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年號,盡管他在位僅一年,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這就是說,“西成門”的建成距今有580多年了,禁伐令的頒發,恐怕還要早於“西成門”的建築時間。“如竊一枝一葉,罰銀十兩”,這在過去是十分嚴厲的處罰。村民世世代代嚴守這一“禁伐令”,就連當年大煉鋼鐵時期,各地大量砍伐樹木,但該村村民仍然千方百計保護這些珍稀古木,由此可見,當時村民已經意識到樹木的重要性,生態環境不能隨意破壞。蒲塘村民們愛護樹木、禽鳥的環保情結,也令我們動容。

推薦閱讀:

日本奈良古村

潮州老城區四百年羊玉巷

遼寧興城古城水門洞

歷史名人故居 臨淄南馬坊村

旌義坊

旌義坊

古建築

古建築

古宅間的青石小道

古宅間的青石小道

    百年古宅還原先祖功勳

    歲月是殘忍的,在青石磚堆砌的牆上雕刻出一道道班駁的痕跡。數百年來精工巧匠在門框、窗戶上一刀一鑿的傑作,早已變得模糊與殘破,就連門楹上的字也在“文革”的時候被石灰完全塗抹。吳所長說,村子的建村時間應回溯到後唐時期,據《蒲塘徐氏族譜》記載,該村徐氏始祖為東漢高士徐孺子的若干世後裔徐慕貞,在後唐時任朝廷大中大夫,清泰乙未年間(公元935年),徐氏始祖辭去安徽壽州長史之職後,路過此處,發現是塊福地便隱居於此,從此繁衍一千多年至今。現今居住在蒲塘村的村民大多以徐姓為主,留下來的大宅子如大夫第、登科門、西成門、科甲世第、進士第、外翰第等,都是以前在朝當官的徐氏祖先家業,一棟棟彰顯著先祖的赫赫功勳。我們選擇其中的“大夫第”落腳,住在這裡的徐姓後生告訴我們,宅子存在的時間長了,什麼事情都發生過,有喜的,也有悲的,以前富家小姐對付不聽話的丫頭,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實在屢教不改的,房梁上、水井裡都留下了丫頭們年輕的生命。

    當地村民又帶著我們來到蒲塘村的驕傲——“旌義坊”。“旌義坊”為全石結構,雖遭風雨侵蝕,但仍可看到“旌義坊”的造型嚴謹莊重,雕刻細致精美,“名薦天朝”四個大字端莊秀麗。我們在“旌義坊”上看到,至今仍保存著一道完整的古皇帝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國家施仁政,養民為首,江西撫州府金溪縣增廣生員徐積善,時遇饑馑,能出谷4500石,用助赈濟……朕嘉之,今特賜敕獎,仍免本戶雜泛差役十年……欽此。洪熙元年十月十九日孟冬朝吉。

    撫州府知府王崧,金溪縣知縣王勤”,從聖旨內容得知,旌義坊建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是當時在位的明仁宗朱高熾對行善赈濟災民者的褒獎。吳所長告訴我們,因為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一年,所以該年代留下的文物極具考古價值。

推薦閱讀:

日本奈良古村

潮州老城區四百年羊玉巷

遼寧興城古城水門洞

歷史名人故居 臨淄南馬坊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