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門塘
日期:2016/12/14 18:50:35   編輯:古代建築史圖為民國年間的葑門塘夏家橋一帶景色,夏家橋原來是一座蘇嘉鐵路橋,毀於抗戰期間。
葑門塘緊靠於葑門橫街,開始疏通於宋元時期,是古城流向東部經過吳凇江出海的重要水陸樞紐。葑門塘始於橫街,流經石炮頭、夏家橋、葑宏大隊、葑塘大隊、團結大隊、金厍大隊到達黃石橋,這一段大約有18裡路,最後跨黃石橋進入金雞湖至斜塘。
當時的葑門塘甚為開闊,由於沒有直接的陸路,葑門塘變成為海上船只經過吳凇江進入古城的黃金通道,宋元時期,河兩岸還有不少修理海船的船屋。太平天國戰爭後,由於蘇州城市遭到很大的破壞,留下了大堆廢墟,光緒十五年(1889年)元和縣令李超瓊雇民工將戰爭遺留在蘇州城的磚屑瓦礫,運至湖中,築起長堤。堤寬約8米,全長約2公裡。堤成後,纖夫得以依堤拉纖,大小船只航行便不再受風浪威脅,百姓均稱便利。百年後的李公堤已失去了往日的用途,但俨然成為最具蘇州時尚前沿的高端商業區。纖道變通途,唯有葑塘依然流經此地,只是身形縮小了許多,隨著葑門橫街全面整治的啟動,葑門塘中舟楫往來,再現了當年葑門商貿繁華的那一幕。
推薦閱讀:
考古專家:一百萬年前浙江已有人類活動
南澳一號考古隊領隊:我們不只是在“撈寶”
專家稱:大陸台灣遠古期相連 兩岸古人類有交往
拉薩古建大院建檔工作將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