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喬故裡今何在
日期:2016/12/14 18:50:32   編輯:古代建築史 與新《三國》電視劇的熱播相伴,三國名人故裡之爭又起波瀾,亂世佳人二喬再度挑動世人的浪漫神經,有關“五省七地爭搶二喬故裡”的報道連篇累牍。筆者以為:二喬文化可共享,二喬故裡屬潛山。
遺跡歷歷
信步邁入安徽潛山縣城東北郊外,阡陌田疇間安臥著一口孤井,旁邊立有潛山縣ZF文保單位碑,這便是喬家故井——胭脂井。《安慶府志》載:“漢末喬公有二女居此,皆國色,孫策克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二女以殘脂粉投井中後,井水帶脂粉色,故名胭脂井”。
我清楚地記得,1995年冬,潛山縣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根據方志史料及民間老人的指認,在縣城東北廣教寺遺址附近發掘出此井,同時還出土了部分文物。當時,我曾動用宣傳部僅有的一輛吉普車,從彭嶺村一農戶家中找到並取回胭脂井石闌和碑。石井欄上“建康元年二月”幾個字依稀可辨。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而孫策攻皖得二喬是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由此可知此井當屬喬家祖居之物。井碑題刻為《重修胭脂井亭記》,系光緒七年潛山知縣陳慎容所撰,碑文記載了知縣大人尋訪喬公故址,找到喬公墓、胭脂井,派人疏浚並重修秀英亭的經過,此碑現存潛山縣博物館。
或許有人質疑,這些遺跡是否真屬喬家舊物,會不會為後世文人的敷衍之說?民國《潛山縣志》為明清以來歷代縣志之集大成者,清楚地記錄了作為潛陽十景之一的喬公故址,並尚存“橋公亭”、“橋家故井”、“秀英亭”、“橋公墓”等遺跡。當今學術界公認的《輿地紀勝》一書,關於橋公故址、秀英亭等具體景物的記載與六七百年後晚清潛山知縣陳慎容親眼所見完全吻合。
信史鑿鑿
大凡治史者,不僅要看實物,驗方志,而且要與正史對照辨析,以定正閏真偽。判定二喬故裡亦應如此。
二十四史中直接記錄三國歷史的主要是《三國志》,《後漢書》也有涉及。《三國志》中記錄二喬故裡出現的地點僅一處,即皖公山下的皖城,也就是今天天柱山下的潛山縣城。
潛山在周代為皖國封地,都城被稱為皖城。據《三國志·卷五十四·周瑜傳》載:“建安四年,(孫)策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這裡的“橋公”僅見尊稱其姓,始終未見其名;“橋公兩女”,就是大橋、小橋,至五代後,橋即去木為喬;“皖”即皖城,今潛山縣城是也。《三國志》卷四十六孫策傳、卷六袁術傳均對此次攻皖之役有所涉筆,可證不謬。從《漢書·地理志》到《後漢書·郡國志》,從唐代《通典》、《元和郡縣制》到宋代《太平寰宇記》、《路史》乃至明清《安慶府志》、《潛山縣志》等皆一脈相承地記載了皖國的皖城即今潛山縣城的地理沿革史。
《三國志》作者陳壽描敘喬公兩女美貌嫣然,傾國傾城,“皆國色也”;孫吳二雄與二喬入雙出對由此載入史冊,傳為佳話。蘇轼詞中有“小喬初嫁了”句,杜牧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更平添故事的傳奇色彩。《江表傳》還記載,孫策從容戲言周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借此,喬公一躍為國丈,時人尊稱為“喬國佬”。《三國演義》更是濃墨重彩地渲染了這段風流韻事。
此喬彼公
置身二喬妝井旁,時值5月,綠肥紅瘦,小橋流水,古風怡然。據當地老人說,此地古稱喬家崗,至宋代喬公故宅才被改為廣教寺,寺後原有一墳冢,立有漢白玉碑,文曰“後漢喬公墓”,據傳此碑於1976年被抬走修入東關河永豐閘中。檢點歷代史冊,扪摩現存碑刻,無論是喬公還是二喬皆有姓無名,不知從何時起,這位三國時代的喬公竟被人混淆為後漢時代的喬玄。喬玄系後漢末世的顯赫人物,《後漢書·卷五十一喬玄傳》雲:“喬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即今河南商丘人)也……光和元年(178年)遷太尉。數月,復以疾罷,拜太中大夫,就醫裡捨……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卒。”而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是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此時喬玄已死去16年了,怎麼可能還有“橋公二女……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之說呢。可見當時的實情是後漢太尉喬玄已死,二喬之父喬公在世。另據《三國志·卷一武帝紀第一》記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至浚儀,治睢陽渠,遣使以太牢祀橋玄。”可見喬玄墓當在其故裡睢陽,即今河南商丘;而二喬之父喬公墓則在其故裡皖城,即今潛山縣城。正史與方志記載歷歷在目,豈可張冠李戴。
筆者認為,“五省七地爭搶二喬故裡”之事可以休矣。河南商丘明明是喬玄故裡,卻說成是二喬之父的喬公故裡,不可采信;湖北嘉魚打出“喬玄寄居地”旗號,演繹出一段喬公曾在此娶妻生育大小喬的故事來,顯然也是移花接木;浙江義烏以喬亭村的兩座古橋及一些古宅為據,自诩為二喬故裡,只能是戲說而已。至於湖南岳陽、安徽南陵、廬江皆稱各有小喬墓一座,其實,二喬安葬處不等於二喬故裡,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女子死後不一定非得歸葬於自己娘家。
天柱天嬌
天柱鐘靈潤,自古多秀英。古皖源頭潛山,不僅是絕代佳麗大小喬登上戰爭與愛情的歷史舞台,也是古代第一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中為愛情殉身的賢女子劉蘭芝的故裡,還是七仙女下凡與孝子董永演繹天仙配故事的傳說地。
然而,在眾多的天柱美女之中,以二喬文化存世最豐。僅以二喬詩為例,外地不計,單存於潛山本地的就有數十首。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的二喬詩可征可信:“築屋皖公城,木末置曲欄,歲晚對煙雨,人家橘柚間,獨秀司命峰,眾邱遜高寒,松竹二喬宅,雪雲三祖山。”詩中所點皖公城、司命峰、二喬宅、三祖山皆為天柱名勝,與今日潛山縣城所見相符無誤,足證潛山是二喬故裡。
歷史名人是一種稀缺資源。借歷史名人來吸引眼球、拉動地方經濟,無可厚非。因此而炒作而哄搶,則不可取。
推薦閱讀:
錦江考古 探秘3000年前貴州古文明
長沙地鐵站挖出大量古代竹簡
嚴道古城遺址或有新線索 荥經古墓發掘完成
曹操墓發掘與中國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