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徐文榮不建橫店圓明園了 兩派爭論仍然在繼續

徐文榮不建橫店圓明園了 兩派爭論仍然在繼續

日期:2016/12/14 21:00:07      編輯:古代建築
     徐文榮不建橫店圓明園了 兩派爭論仍然在繼續
    “圓明園我不建了,但我一直為後人在做准備。”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今天向本網記者坦承,已是75歲的他已經老了,圓明園他不建了,但圓明園是他的一個文化夢,他一直希望能夠為後人做些事情。“我已經把圓明園全套的施工圖紙收集完整,下一步就要聯合海內外的收藏家,回購散落在民間的園中寶貝。這是我僅能做的最大的貢獻。”
      圓明園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大肆搶掠並放火,毀壞了多數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殘缺”的圓明園,早已經定格在國人的腦海中:夕陽下的大水法,昏黃黯淡的光線灑在殘缺的建築上;頑強屹立的石柱,傷痕累累的拱門……對於國人來說,圓明園廢墟不啻是一口永久的警鐘。而圓明園是否有必要重建則被視為“無聲控訴列強侵略”與“重現皇家園林輝煌”的權衡。
     “廢墟派”與“復建派”之爭曠日持久
      圍繞圓明園的爭論已經喧囂了28年,主要有“廢墟派”與“復建派”,終究沒有形成定論。重要的論點則被匯編成一本厚厚的《圓明園重建大爭辯》目錄。
      2007年是圓明園建園300周年,復建派在這一年挺直了腰板。圓明園古建修復工程重新啟動,在他們看來,重建有百益而無一害。對八大景點的復建,至少能夠讓圓明園做到和過去“神似”。
      記者了解到,由於歷史原因,圓明園遺址在很長時間內曾被很多單位侵占,導致遺址破壞嚴重。由於缺乏系統的保護,圓明園現今已尋不到“萬園之園”的痕跡。
     “沒有一個人真正見過圓明園,若讓大家看到原來圓明園這麼美麗,再與北京的遺址公園作對比,那麼圓明園的教育作用不會減弱,只會加強。新園與舊址的強烈對比更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北京古建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表示。
      廢墟派的觀點是,無論出於國人的感情考慮,還是從遺址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考慮,保留現狀是最好的方案。如今中國並不缺乏美麗的園林,若將圓明園修復一新,或是擇地重建,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意義不大。而保留一個殘缺的圓明園,符合文物保護原則,又能給國人一個承載記憶、緬懷歷史的聖地。
      根據200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二條,“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遺址重建。”
      但是無論如何,圓明園的重建問題已經超越文物保護專業范疇,即使不能達成一致,但由此引發的全社會對圓明園以及整個傳統文化保護的關注,卻是值得慶幸的。
      去年2月,徐文榮為“廢墟派”與“復建派”的爭論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他准備花200億元資金,按照圓明園1:1比例,在橫店建設一個6000畝的“圓明新園”。
      這一思路雖然已經擱淺,徐文榮也最終表示圓明園他不建了。但一經公開確實引來輿論的迅速升溫,其中既有贊譽之詞,亦有質疑之聲,也不乏貶損诋毀的“憤青”之言。討論的焦點最後聚集在橫店是否需要重建和能否成功復建上。
    “當初為了重建圓明園,除了想弘揚中華文化之外,很大的一個心願就是拉動經濟、促進就業,就像橫店連續8年搞農民旅游節一樣。”關於圓明園重建的無疾而終,徐文榮抱憾晚年,“我計算過,圓明園建成後,一年光門票收入就有30億元。再加上劇組來拍戲帶動文創產業發展,一年又有150億。還能帶動當地3.6萬人就業。”
    “橫店已經建起了一座瑤台勝境,它的技術、工藝完全可以與圓明園的相媲美。”盡管抱憾,但徐文榮卻始終認為圓明園重建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而是技術和設計。他以另一種方式證明了重建的可能性。

圓明園很神聖但並不神秘

      在兩派之爭中,廢墟派之所以認為復建不可能實現的核心在於“關於圓明園,目前沒有發現可以指導施工的圖紙,另外,今天的技術、材料、自然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我不反對重建一個圓明園。有選擇高質量的仿制對傳承中華文化有益無害。但是重建必須按照詳細的史料,所幸古建築行業對重建是有標准的。”北京古建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告訴記者,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和中南海都是和圓明園同一時期的建築。只要復建能達到這三座皇家園林的標准,那就是合格了。“圓明園很神聖,但並不神秘。”
      馬炳堅同時以徐文榮口中的瑤台勝境為例,“景區匯聚了江南名園勝景的園林古建特點,融合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我在參觀後,第一感覺是震撼,以一個專業工作者的角度,我的評價很高。”
      據悉,瑤台勝境位於橫店華夏文化園,主要景點有方壺勝景、花港觀魚、澡身浴德、上下天光、夾鏡鳴琴、三潭印月、萬方安和、二仙洞、蓬島瑤台和宮市買賣街等。
      原北京電影制片廠設計師張先春退休後任橫店影視城總設計師,也是他和徐文榮一起耗時15年完整地收集了圓明園全景圖,赴北京圓明園遺址丈量了實際尺寸,並參照候仁之《北京歷史地圖集》中“清圓明園、長春園、绮春園”的平面圖(鹹豐十年繪)等圖、書、文獻資料,最終復原出設計圖。
      張先春也介紹說,他們曾先後搜集了從國家檔案局、故宮、國內民間以及國外私人珍藏的圖紙和文字資料,特別是清皇家御用設計師“樣式雷”家族的模型和圖。“東陽是著名的百工之鄉,歷史上,為數眾多的東陽人參加了紫禁城的建設。再加上橫店十幾年積累下的古建築建造經驗,工藝和技術上可以勝任。”
      聽到徐文榮“不建圓明園了”,張先春的神情多少有些黯然,他說,建圓明園和建影視城不一樣,背後是中華民族的榮辱。“目前,圓明園的全套圖紙已經收集完整,1:50的沙盤模型也已建造好,虛擬三維電視片也已拍攝完成,全套施工圖紙也設計好了。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遺憾的是,我們的夢想只能交給後人了。”

滄海拾遺園中之寶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歷時一個多世紀基本建成。它匯聚了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建築和部分西洋建築的精華,是中國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和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一場大火付之一炬,更讓世人扼腕歎息的是,那裡還陳列著全中國罕見的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
     雖然近年來獸首等文物開始陸續浮出水面,但是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海外流失了多少?又流失到了哪裡?沒人可以說清。目前,圓明園管理處已經開始全球“摸底”流失文物。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圓明園學會理事王道成是國內較早研究圓明園的學者,他告訴記者,作為館藏豐富的清代皇家博物館,按照清代宮廷規定,每座建築物都有“陳設檔案”,會將室內擺放的家具古董等一一登記,也叫陳設清冊。“但火燒圓明園時陳設清冊也付之一炬。”
      就在圓明園管理處行動起來的之時,徐文榮也有了滄海拾遺的想法。“圓明園雖然不建了,但是我很想為國家做點事情,去回購原本在園子裡的文物。好東西很多都散落在民間和國外。”
      據悉,在2008年,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內的“古玩城”———中國橫店古玩藝術品集散中心就悄然開張,裡面陳列著徐文榮等民間收藏家回購的部分出土的明清文物。
    “我不是收藏家,對藏品的認識一竅不通,購買藏品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我是購而不藏、藏而不賣,陳列展出,留給後人”徐文榮的古玩事業有著詳細的規劃,“我特別想把國際國內的收藏家聚集到橫店,把橫店的古玩市場辦成一流的藏品集散基地和拍賣基地。”
    “國衰則園滅,國盛則園興。圓明園的重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符號,我會一直為後人做好准備。”徐文榮一直夢想著有那麼一天,重建的萬園之園與典藏的明清文物相映生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