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化感寺之謎
日期:2016/12/14 18:42:55   編輯:古代建築史 隋唐時期著名的禅宗寺院化感寺,在歷史上湮沒千年之久,極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知它隱匿何處。一些從事專門研究的學者也是眾說紛纭,莫衷一是,化感寺竟成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謎團。
方志唐書說
藍田清代嘉慶志是記載寺觀最為詳盡的縣志之一,但它對化感寺只是以不可考者雜錄附後,記曰:“按縣境尚有感化寺見舊唐書……不知創始何朝落成何日也。”以圖文並茂著稱的光緒志對寺觀的記載未有新意,關於化感寺的記述也循於此說。民國時期的縣志把化感寺歸入古寺觀欄目,附在後面,記為:“感配寺在辋川內見王右丞文集,翠微寺在白鵶谷見杜詩注,感化寺見舊唐書。”這些地方志書均不能標明化感寺的所在,又將化感寺記為感化寺、感配寺,顯然是缺乏深入考究和溯源。
唐書有關化感寺的記載在《舊唐書》191卷、列傳141的《義福傳》中。傳雲:“大智禅師義福姓姜氏,潞州銅鞮人。初止藍田化感寺,處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嘗出宇之外。後隸京城慈恩寺。”《全唐文》280卷存嚴挺之《大智禅師碑銘並序》,記有:“神龍歲,自嵩山岳寺為群公所請,邀至京師,游於終南化感寺。”唐書與唐文記載了化感寺在藍田的真實史料,卻不能指點化感寺的位置。
訛為感化寺
化感寺訛為感化寺出自唐詩的不同版本,完全是後人曲解了佛家“化而感之”的含義,錯誤地將化感寺改成人們所熟知的“感化”而已。改動不僅包括王維的《游化感寺》《過化感寺昙興上人山院》,白居易的《化感寺見元九劉三十二題名處》,就連《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的化感寺也被誤為感配寺。唯元稹的《山竹枝》中的自注(注雲:“自化感寺攜來,至清源,投入辋川耳。”)沒有被改動。
這些錯誤的版本可能出現在北宋末期,或是哲宗之末,徽宗之初。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受徽宗之召而為書學博士的北宋書法家米芾,書有王維《感化寺詩》,如今在《古今碑帖集成》中尚存墨跡。而當年錯改寺名的文人學匠也許沒有想到此舉的影響竟如此深遠,清代出版的《全唐詩》、《王右丞集箋注》,民國出版的《全唐詩》,乃至今天出版的《全唐詩》、《全唐詩選注》、《王維詩集》等書籍,均一錯再錯,甚至連大學的一些教材亦不例外。
其實,唐代詩作傳承至北宋初期,化感寺名並無差錯,太宗匡義敕令編纂的《文苑英華》仍集錄為化感寺。《文苑英華》是一部大型詩文總集,為北宋四大類書之一。全書1000卷,收錄上起南梁、下至五代的2200人近20000篇作品,可謂卷帙浩繁。其中,唐人作品約占十分之九,資料主要來源於皇家藏書。它的可信度無疑很高。與《文苑英華》同年奉敕開始編纂的宋《高僧傳》,集錄唐太宗貞觀年間至宋太宗端拱元年,凡343年的高僧傳記。二書集成同一時間,有關化感寺的載錄是一樣的,與《舊唐書》、《全唐文》和唐道宣《續高僧傳》的記載完全一致。由此可知,化感寺訛傳為感化寺確是無可爭辯的史實。
寺在藍谷旁
化感寺在藍田已由《舊唐書》、《全唐文》給出答案,但具體在藍田什麼地方始終未得到答案。《舊唐書》的《義福傳》沒有說明,《全唐文》的《大智禅師碑銘並序》亦未提及,宋《高僧傳》的《義福傳》也無記載。
中國王維研究會自成立起,舉辦了5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曾經探討過化感寺的地理方位問題,因為意見不一而無果。不少學者認為化感寺在辋川內,上海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陳允吉先生亦在《終南別業即辋川別業考兼與陳贻焮等同志商榷》一文中,言說化感寺就在辋川別業附近。
十年前筆者在省圖書館翻閱佛家典籍。在唐道宣《續高僧傳》中先後發現,卷15的《靈潤傳》有:“大業初歲,……遂脫略人事,厭俗歸閒。遂往南山之北,西極沣戶,東漸玉山,依寒林頭陀為業。”又有:“會隋氏亂倫,道光難緝,乃隱潛於藍田之化感寺。”由此辨析,靈潤到過玉山,其隱居的化感寺應在玉山附近。卷20的《志超傳》有:“時藍田山化感寺沙門靈潤、智信、智光等,義解鉤玄,妙崇心學,同氣相求,宛然若舊。遂延住彼山,棲志得矣。”藍田山多指玉山、王順山,亦指玉潤山、虎侯山,均在藍谷兩側。最終的發現是在卷13的《道岳傳》中,明白無誤的文字寫著:“武德初年,從業藍谷感化寺。”
得到化感寺在藍谷的確鑿證據,問題就變得簡單起來。先看王維《過化感寺昙興上人山院》一詩,從“暮持筇竹扙,相待虎谿頭”句,可知化感寺附近有二山夾一澗的虎溪崖頭。再依白居易《感化寺見元九劉三十二題名處》查閱元稹、劉禹錫詩,找到元稹《山竹枝》一詩,詩中“深院虎溪竹,遠公身自栽。多慚折君節,扶我出山來”,則完全標明化感寺在虎溪旁。虎溪源頭在今天的寺坡旁邊,流經寺坡之下,寺坡當是化感寺的所在了。而寺坡的殿宇遺址和廟堂的殘存文物證實了這一推斷,南北兩院的殿堂布局與綠釉琉璃筒瓦、蓮花紋絡瓦當的碎片為古寺的存在提供了最為有力的旁證。一個困擾人們數百年的謎底就這樣逐步揭開,填補了終南山佛教研究的一項空白。
推薦閱讀:
天水南郭寺陀羅尼經幢
巍煥樓見證道滘兩百年滄桑
嶺南古村落——廣州黃埔村
嶺南古村落——松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