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百年古民居演繹運河過往繁華

百年古民居演繹運河過往繁華

日期:2016/12/14 18:39: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臨清中洲古城區,如今被兩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運河包圍,整個古城區也劃入世界遺產緩沖區保護范圍。歷經幾百年風雨,至今仍有大片明清時期的建築保存下來,其中有冀家大院、孫家大院、汪家大院等十余處古民居,深藏於尋常巷陌,向一撥又一撥的游人訴說著大運河的繁華過往。


    冀家大院:曾經的千戶府

    進入臨清中洲古城,沿明運河西岸南行不遠,來到一處古色古香的的民居,門前招牌上書“運河人家”,這便是著名的冀家大院了。

    “屋脊較高,而屋檐向下比較緩和。”臨清市博物館館長魏輝說,這是明顯的山西晉商建築風格,但仔細看,房屋還有很多臨清民居特色。

    冀家大院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冀天儀遷調平山衛臨清千戶所,舉家由山西平陽府岳陽縣遷居臨清,在這裡購建了這所宅邸。魏輝說,冀家大院最初是千戶府,解放後遭數次破壞、拆毀。

    走進這處院落,古樸典雅的房屋,斑駁陳舊的青磚黑瓦,訴說著冀家的往日繁華。冀家後人對大院多次擴建增修,至清道光初年,大院已達兩萬多平方米,房捨四百多間。居住其中的冀氏家族自明代遷居臨清後,歷經六百多年,三十余代後人。這期間,出過進士、舉人、貢生、庠生68人,還有眾多商人,冀家人丁興旺,富庶一方。“現在臨清還有冀家後人,不過已經不在大院居住。”

 

    冀家大院主院落東側,有幾間大院的古建築房頂塌陷了一部分,門板、窗棂也大多殘損。“這幾間房屋屬於私人所有,我們一直在跟房主協商,購買後,抓緊進行修復。”跟著魏輝一路行走,冀家大院現存的房屋僅剩六十多間,但是整體院落的格局依稀可見。現存建築占地一萬多平方米,主院仍存兩進,南跨院存四進,穿廳、廊坊、繡樓、耳房、櫥室、影壁六十多間。行走其間,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工藝精湛,高雅美觀。


    汪家大院:宅主人創立濟美醬園

    汪家大院位於後關街,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宅主汪永椿是安徽人,乾隆年間在臨清經商,創辦了“江北四大醬園”之一的濟美醬園。

    魏輝介紹,汪家大院是現存最完整的一個院落,坐北朝南,三進院落,現占地1600多平方米。

    乾隆年間,安徽歙縣洪琴村汪永椿科舉落第,無顏回鄉,就在臨清經商,創辦了“濟美醬園”。醬園又叫“遠香齋”,鋪面十間,店後是作坊、醬腌場地,再後是宅院,橫跨一條街兩個胡同,占地二萬多平方米。

    當時,臨清濟美醬園與北京“六必居”、濟寧“玉堂”、保定“槐茂”齊名,並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魏輝說,“現在,濟美醬園仍是臨清享譽大江南北的老字號。”

    院落第一進由門樓、影壁組成。第二進有南房三間、西廊房三間,中間是天井。第三進有正屋三間,耳房兩間(明間為客廳,耳房為臥室),南北廊房各三間(南廊房已毀),中間是狹長的天井。

    汪家大院是徽派方士載宅式民居建築,建築結構是磚牆、木質梁架,方磚鋪地。門罩、影壁磚雕,樸質典雅,廊房隔扇、窗棂雕花細膩多彩。整座宅院布局疏朗,舒適緊湊,是魯西北地區保存較好的一處徽派建築。

    沿箍桶巷街前行,在一個狹窄胡同裡,找到了始建於明代的孫家大院。孫家大院現存房屋近三十間,曾經的四進院落,如今第一進已被拆毀。

    孫家大院在明代曾經是臨清地方稅課局,乾隆元年(1736年)歸戶部鈔關接用,民國年間稅課局遷移,天津商人孫氏買下這處古院落。在1945年臨清解放前夕,孫氏避嫌徒遷天津,孫家大院由國家經租。

    該院落占地12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共四進院落,房屋現存29間。第二進穿廳三間,東西廊房各三間,中間有天井。第三進有主房三間,東耳房兩間和東西廊房各三間、南耳房各兩間(西廊房已改建)組成,中是天井。第四進由北房三間,西耳室一間和東西配房各兩間(東配房已改建)組成,中為天井。

    整座宅院主次有序、布局緊湊、規整,廊房的門、窗、掛絡、隔扇多雕有梅、蘭、竹、菊、八寶、冰凌等紋飾,疏朗大方,樸質古香頗具徽派建築風格。

    孫家大院:曾是臨清地方稅課局

    臨清十余處古民居留存至今

    臨清民居位於運河沿岸,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周圍居民稠密,街巷胡同縱橫交錯,民居古樸,完美體現出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及魯西北民居的特點,是研究運河文化、城市發展、商貿流通及家族生活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史料,是臨清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民居院落主次有序、布局緊湊、規整,整體結構巧妙,和諧得體,其建築形制極具時代特點,又完美體現魯西民居建築特色。

    保存較好的有冀家大院、汪家大院、孫家大院、趙家大院、朱家大院等,近幾年,已有十余處相繼成為聊城市級、臨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