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祠與喬家大院
日期:2016/12/15 1:22: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哥哥我走西口,小妹妹呀實在難留,手拉著我哥哥的手,送我送到大門口,哥哥我出村口,小妹妹也有句話兒留·····”隨著楊光導游滿含深情的演繹這首走西口,內心百感交集,不知道該笑楊導刻意做出深情留戀的表情還是低沉壓抑的嗓音迸出的滄桑感,只是這首歌本身卻充滿了無盡的心酸無奈和不得已的留戀,折射出生活曾有的艱辛困苦······
一首歌唱罷並沒有帶起車內人熱烈的唱和,楊導滿心理解一車人為擁堵的路況沒好好用餐的心情,自我解嘲的講起山西煤老板如何“牛”,錢多的不計可數的現況,可惜的是一路行來也為見到豪車和豪宅隱在何處?
夜晚的平遙古城是喧嘩熱鬧的,燈光蝶影,處處充斥著民族與現代交映的氣息,古色古香的木質門窗懸掛著現代化的燈飾,粗布印花的衣裙有著做工考究的旗袍領,還有現代氣息濃郁的露背裝,有樣式不一顏色各異的兒童玩具,還有古色古香的茶樓供應著咖啡飲品,茶樓外面擺著遠古的車輪樣粗糙笨重的木桌木椅,吸引著藍眼睛黃頭發的美女老外駐足賞玩,間或品味著晉商的熱情和做生意的靈活性·····總之這是條繁華與古樸相溶的古街巷,融會貫通了老輩人的勤勞智慧殷實和現代人的討巧。
平遙的特色屬牛肉和漆器最為有名,做工精巧的首飾盒分三六九等整齊的擺貨在案,讓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
山西著名工藝品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致、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耐熱防潮,經久耐用,平遙推光漆器是我國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 底漆多以墨黑、霞紅、杏黃、綠紫為主,上面繪以具有民族風格的圖案,如古典小說、戲劇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繪,或刀刻雕墊,或堆鼓鑲嵌,線條流暢,色調和諧,富麗堂皇。
我不止一次的聽郭隊講: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陝西。走的這裡我對這句話已經領會其中三味了。我對山西的孤陋寡聞很可能是由於山西老陳醋搶了山西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源遠流長歷史積澱的風頭。實地一看雖然是走馬觀花,但我已然由衷的認為山西不得了,山西了不得!
聞名遐迩的太原晉祠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古建園林、雕塑碑刻和古樹名木於一體的著名游覽區。祠內有太多的文物精品,也由此衍生出許多美麗動人的歷史典故。
我們幾個故伎重演,跟在為組團游覽講解的導游後面。這樣做的好處顯易而見,即不走冤枉路又能“蹭”導游講解。我們由此知道了晉祠許多提綱挈領的精髓和歷史典故。比如晉祠三絕、晉祠三大國寶建築、晉祠三銘刻和三明匾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分別拜谒和游覽了其中的三絕和三寶。三絕乃形如臥龍的周柏、神態各異的泥塑彩繪侍女像和長流不息的難老泉。
那古柏距今有三千多年了,起碼樹的直徑有兩米,橫臥在聖母殿的東側,樹冠的枝葉還算繁茂,不過那光滑的主干早就沒有樹皮了。聖母殿正在維修,為保護古柏,工人們在其主干上包扎上條紋布。古柏現仍蒼勁挺拔,頑強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侍女像就在聖母殿內,均為泥塑彩繪。這些宮女年齡不同,神態各異,各呈現出極不相同的思想感情,活靈活現富有生活氣息。我和郭隊快出山門了,聽有彩繪侍女一說,生怕漏掉又返回去找,其後果是我倆又重溫了一遍。
難老泉為晉祠主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為晉祠增添了幾分江南秀色,也帶來了靈氣和生機。泉水暢湧,其聲四溢。令人叫絕的是溢出來的泉水通過地下管道{不知道人家當時是不是這麼個叫法}在離泉水井近三十米的龍頭向橋下噴出,水柱下有一和尚雕像手舉缽盆接水,看那和尚神態好像這活他干了上千年了,仍兢兢業業,樂此不疲。
要想了解晉祠,我看一年都摸不著皮毛,更何況我們是匆匆過客。倒是人家山西人自己看的明白:水秀山明無墨無筆圖畫,鳥語華咲{音:笑}有聲有色文章。
說起來有點意思,我們在聖母殿前的彩虹橋拍照時又看到那個我在14日日記中提到的廣東女。哪裡想到三天後在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我沖她大喊:站住,你為什麼跟著我們?廣東女愕然,瞬間認出我們。看得出她也大喜過望,連連說:咱們太有緣了,太有緣了。我們如老朋友似的簇擁在一起拍照留念。她告訴我們下午6時的飛機回廣東了,我們互道珍重,就此告別。
從晉祠出來,我見一年輕人騎捷安特自行車,我上前搭讪,誰道那人非常熱心,看樣子他也是自行車愛好者。故爾一直在前面領騎,險些把我們送到喬家大院,方才離去。看來現在的媒介太多了,同一型號的自行車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更何況其他。
晉商富賈遠的不說,就是現在山西人也甚是了得。他們兜裡揣著大把鈔票走的哪裡,就把那裡的房價抬起來,弄得各地房地產開發商都以會說山西話或大碗哈[喝]醋為榮。
其實山西以姓氏命名的大院多的是,在建築和裝飾風格上,喬家大院只能望其項背。喬家大院之所以聞名遐迩,那是要歸功於老謀子在此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它雖然沒有其他大院的博大氣勢和細節上的靈秀,但它離國道公路近,交通方便。對於時間緊又想看晉商大院的人來講,喬家大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公路上遠遠的就能看到喬家大院標志性的高脊屋頂,斗拱飛檐。穿過人聲鼎沸,游人如織的小胡同。花上大洋40進得院去。只見亭院幽深,院套著院、牆連著牆、門挨著門,盡管風格迥然不同但所有建築包括地面一律青磚砌就。建築上的石刻、木雕、磚雕比比皆是,都是一些祈福吉祥富貴的內容。也許是看過“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的緣故,很多地方似曾相識。不過這裡規模之大絕不是我們尋常人能想到的。我就看見一個專門為出嫁女“開臉”的房間。倘佯在這宛如隔世的院套裡,大有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
喬家的主人於1937年避亂出走,永遠離開了這座故宅,但人們倘佯於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院裡,仍能感受到當年喬家主人的富貴氣象。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喬家大院內分6個大院,20個小院,共313間房屋,布局宏大,工藝精美。其外如城如堡,高大雄偉。其內如宮如殿,富麗堂皇。在革文化命中,這裡駐扎部隊的一個團,避免了紅衛兵破四舊的沖擊,這才使喬家大院的彩繪、花鳥圖案、木雕、石雕和磚雕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察今而思古,今人亦有古人之惑;觸景而生情,游人常有詩人之慨: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下一站就是平遙了,原以為無來由沒完沒了的刮風是家鄉的專利,哪裡知道這地方的風也不小。不過聊以自慰的是正頂風的時候並不多,隨著風飄來濃濃的酸不拉叽的味道,與路過釀酒廠聞到的酒糟味同出一轍。一打聽才知道附近是清徐縣,是生產在此地甚至是全國聞名的“水塔”牌陳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