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村莊
據說這些古民居建於清嘉慶年間。
那是有關這個村莊歷史唯一可考的文字證據:瑞峰樓,位於村莊最高處的一座土樓式建築。在村民眼中,整座村莊它是最雄偉壯觀的建築了。外地人來到樟腳,總要被引到那裡,去看這座房子:單一的拱形大門,門楣上寫著“瑞峰樓”三個字;落款:清嘉慶四年乙未中秋。可是在那些外鄉人看來,這是一座很普通的建築,他們很快把目光轉向那些高低錯落五彩斑斓的石頭房子。
是誰發現了這一座村莊?據說是一個攝影家,他把這座村莊拍成照片,流傳出去。人們看到它,十分驚奇:這是哪裡?哪裡還有這麼美麗的村莊?……那些走遍全國、見多識廣的攝影家們好像發現了一個寶庫,到處打聽。很快有人打聽到了:福建泉港樟腳村。這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連同泉港,很多人也不知道它在哪裡。聽說村裡有一株700多年樹齡的大樟樹,人爬到樹上去俯瞰,村子像在腳下一樣:這是那個村莊名字的來歷。一些人慕名而來,沒有找到大樟樹——也許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但看上去,整座村莊那麼美,完全是一幅畫:石砌的台階,石砌的房屋,整個一個石頭的村莊。
那些房屋,通體用邊角亂石一點兒也不經打磨堆疊壘砌起來——據說以前沒有工具,從山上采到原石,挖一個坑,往坑裡堆滿柴草,點上火,把石頭燒軟,再把石頭劈成小塊,運回村裡蓋房子。燒出來的石頭,難怪有青、橙、灰、褐等斑斓色彩。春天時候,油菜花開了,那一種金黃和這一種灰褐,把一座村莊襯托得十分好看。原始的力,質樸的美,如畫一般。那一種滄桑和厚重,那一種質樸和寧靜,對於看慣了單調水泥建築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嶄新的視覺沖擊。因為它透出來的歷史感和獨特氣質,那些愛好藝術的人心靈深處願意和它親近,陸續到這裡來,雜沓的腳步聲便把寂寥的村道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