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日期:2016/12/14 18:42: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來之前聽過這樣的民謠,“寶鏡村的屋,四藍山的谷;上莫村的水,馬鞍村的嘴”(說的是湖南江華和廣西賀州邊界的幾個村寨)。作為一個悲觀主義加“懷疑論”者,一路都在想:寶鏡村到底是個什麼模樣的村莊?

    下邵永高速之後,走326省道,之後進入一條彎彎曲曲的、山嶺間的水泥小路。天上飄著這些天來我們見過的最白的雲,藍天之下,道路兩邊開闊的玉米地和烤煙地,竟有幾分美國西部農莊的味道。

    汽車在一月牙狀的水田前停下。一片青瓦灰牆的老房子,拳頭似的嵌在群山的懷抱裡,八字形的台階兩邊,是青色的磚頭牆,上面用石灰粉之類的刷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等大字。

    這到底是個什麼模樣的村莊?之前的念頭又爬了上來。

    不說山水,只說村莊

    汽車停在路邊的小平房前,平房牆上掛著“寶鏡山莊”的牌子。樹干粗壯、枝葉翻卷的楓樹(據說有四五百年歷史了)沿著窄窄的水泥路一路延伸,帶我們看到了那片古老的房子。

    月牙狀的水田裡,禾苗正青,幾個小孩在旁邊的溝渠裡摸著小蝦——寶鏡村村支書何宣茶告訴我們,以前這裡是一個水塘,“清如鏡,可食飲,又能灌田”。寶鏡村也由此得名。

    這片古民居占地80余畝,村裡人幾乎全部姓何。據寶鏡《何氏族譜》記載,寶鏡何氏先祖何應棋,怡情山水,性喜遨游,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道州溯沱水、馮河而上,愛上了這裡的風景,於是舉家遷來建宅定居。從此何家在這裡繁衍生息,至目前傳至第十八代,有100多戶居民。

    時光之手的力量如此之大。古村落的八字台階上長滿老苔青草,兩邊的青磚牆壁上,寫著代表時代痕跡的大字,“堅持科學發展觀”是最新用石灰水刷上去的。但寫字的人已經不知在何處。

    長工跟小姐,隔著的不止兩道門

    我們走進去,屋檐有灰塵輕輕落下來。房子不像上甘棠村那樣呈直線排布,而是“窩”成一團,一條巷子繞進去,轉個圈也能回到原來的地方。

    八字門樓左側是武書房,右側是文書房。經二門樓進入右邊門樓,便是寶鏡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新屋”。其中的堂屋由下、中、上三個廳構成,進深達50米,正屋全寬15米,一廳高於一廳,每廳均有天井,號稱“三進大堂屋”。

    繞幾圈,進入一個有四方天井的小院子,何宣茶說,以前,這裡樓上是小姐的繡樓,樓下是丫鬟們住的,上下樓都要經過一個梯子,這個梯子平時是關著的,小姐們也不輕易下樓,只在樓上隔間的小亭子裡繡花,彈兩首曲子。

    通往更下一層的長工房,除了有長長的、且濕且滑的石頭階梯外,還有兩道厚實的門,何宣茶笑,“也是為了小姐們的安全”。樓下是馬房,外面看,整座吊樓像軍艦。“建吊樓的祖宗留過洋,見過真的軍艦,回來後就按軍艦的樣子建了這個房子”。

    站在吊樓的木樓梯上,南風穿堂而過。門口倚著打瞌睡的老人,長幾十米走廊,盡頭空無一物。

推薦閱讀:

饒城老宅第 故事從這裡開始

廣東古村落——“田心村”

山西古建築精華之代州寶塔

探秘乾隆擴建太廟大殿真相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少了“福”字的牌匾

    從吊樓走出來,推開吱吱呀呀的木門,看到85歲的王戊榮端著一個鋁制臉盆坐在門口。盆子裡是大米,她正小心地將裡頭的黑色蟲子挑揀出來。堂屋的黑白電視機開著,正播放著選秀節目。

    老人笑瞇瞇地給我們講述她從長輩那聽來的故事。最鼎盛的時候,這裡文武官員常至,從老堂屋的三塊牌匾上就可以看出來。牌匾均為當年的社會名流所贈,下堂屋題匾“積德延齡”,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永州知府為何育栗七十大壽題贈;中堂屋“厚德載福”為道光年間翰林院編修提督、湖南學政為寶鏡兄弟進士何步月、何步廷之母余氏六十大壽題贈。只是如今我們看到的第二塊牌匾,少了“福”字。

    然而,正如那個被無端拆掉的“福”字,歷史很多時候會朝人們願望的背面走去。何宣茶說,何家的祖宗把這裡的房子一建,就窮下來了,“到民國的修字輩,都以吸食鴉片度日。新中國成立後,何家後人還找到過一桿藏在床沿的煙槍。”

    價值十萬塊的木雕床

    “寶鏡有湖南保存最完好、藝術價值最高的木雕。”這話,最開始是湖南師范大學的許春曉教授跟我們說的。

    教授沒忽悠我們。在寶鏡,我們的確見到了極美極精致的雕花窗棂,並且大部分都還保存較完整。

    這樣的文物精品,在寶鏡這個古老的村子裡隨處可見。在一戶大門緊鎖的房屋面前,我們情不自禁地停了下來,用手去觸摸這些令人唏噓的雕刻圖案。大門的窗棂雕花,細致、復雜程度讓人歎服,鯉魚和波浪代表“鯉魚跳龍門”,梅花鹿和喜鵲代表“喜上眉梢”,還有貔貅、老虎、大象、銅錢、竹節、菊花等等雕花——刻刀的紋理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我們的古人,才是最浪漫最充滿智慧的啊。感慨間,何宣茶找了條凳子讓我們爬上窗口去看古時夫人的臥房,說:“看看能看到什麼。”

    最先闖入眼簾的,是落滿厚厚灰塵的桌子上,放著一張梳著短頭發的老人的遺像(當時嚇得腿軟,差點脫口而出,何支書,不帶這樣嚇人的吶……)。但是,老支書讓我們看的,顯然不是這個。

    是房屋中央的那張床。“看清楚沒有,床頭床尾都有龍鳳的雕刻,中間還有百花百鳥圖,說明這裡以前住的是個地位尊貴的婦人。這張床應該是很有價值的。”何宣茶說,這戶人家的最後一個老人離開後,房子也空了下來。

    何宣茶說,“十幾年前,有一張‘男人睡的床’,那才叫珍貴,被那戶人家的子孫500塊錢賣出去了,擱現在,估計十萬塊都有人要。”

    被偷的“獅子”

    我們行走在古老房子間的青石板路上,若看到一個人或者一兩件婦女小孩的花衣裳,都會多瞄上兩眼。因為人跡實在是少。恍惚間就以為穿越到了古代,手裡的筆變成了一把風情萬種的折紙小扇。

    直到看到了那倆黑頭黑臉的小孩。該吃中飯了,小姐姐正將冷飯從鍋裡取出來,放在妹妹的碗裡。

    要說的就是她們家的故事了。

    來之前就聽縣裡的人說了,古村裡曾經進來過小偷,把一戶人家門上的木雕獅子偷走了,“那獅子可值錢了!”

    而在這戶人家的堂屋的門上,我們看到了一塊與周邊極不搭調的、沒有任何雕花的小木框框,“這裡的雕花呢?!”何支書說,“這一小塊以前是個很好很精致的窗雕,有木銅錢之類的,後來來看的人多了,被識貨的人摳掉偷走了。

    我們看到的時候,高高的門楣上方只剩兩個突兀的、傻乎乎的圓木痕。倆“獅子”被偷時,現場還豎著沒有橫放的梯子。

    這一次,我看到了如此好看的雕花。這個村,讓我一直惴惴不安好擔心。

推薦閱讀:

饒城老宅第 故事從這裡開始

廣東古村落——“田心村”

山西古建築精華之代州寶塔

探秘乾隆擴建太廟大殿真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