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朱元璋敕建徐達府

朱元璋敕建徐達府

日期:2016/12/14 18:50:5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徐達,字天德,濠州鐘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是朱元璋兒時的玩伴,後追隨朱元璋削平割據群雄,推翻元朝統治,為朱元璋開創明皇朝立下了蓋世之功,被譽為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瞻園一角(滕磊攝)

  徐達長期擔任最高軍事統帥,身經百戰,功勳卓著,“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然而這位功勳卓著的將軍卻一直沒有自己的住宅,長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同席共枕。最後朱元璋看不下去了,決定將自己居住的舊邸賜給徐達。古代君臣有別,徐達自然深知其中的道理,堅辭不就。朱元璋便命令在自己的舊邸前治甲第,將東抵秦淮河畔、西至今中華路的土地賜給徐達建魏國公府。後來徐達的子嗣繼續大興土木,從洞庭湖一帶征集湖石,從蜀地購買木材,從江蘇浙江一帶征集名木花卉,“依山築基,引流為沼”,修建了緊鄰府邸的“西圃”花園。花園布局典雅精致,有宏偉壯觀的古建築,有陡峭峻拔的假山,有聞名遐迩的太湖石……園雖不大,卻頗具特色。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這樣描繪“西圃”:“訪所新治軒者而憩焉,其麗殊甚。而忱水西南二方,皆有峰巒百疊,如虬攫猊飲,得新月助之,頃刻變幻勢態殊絕時……右折而上,逶迤曲折,疊蹬危巒,古木奇卉,使人足無余力,而目恆有余觀。下亦有曲池幽沼,微以艱水,故不能勝石耳!……至後一堂極宏麗,前疊石為山,高可以俯群嶺,頂有亭尤麗……春時爛漫若百丈宮錦幄。”通過文學家的筆墨不難看出,此時的“西圃”已是金陵園亭之冠。
  明末,魏國公府遭遇火災,“西圃”幸免於難。清初將西圃改為政府衙門,乾隆皇帝南巡時,西圃作為行宮再次大興土木,“迎銮重起閣,避雨更添廊”。並在園內植牡丹、芍藥、池蓮等名貴花木,園中有石坡、梅花塢、平台、老樹齋、竹深處、木香廊等十八景之勝。乾隆皇帝觀後龍心大悅,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園”,並親筆題寫了“瞻園”匾額。此後,瞻園由盛及衰,多次遭遇兵燹和重修,解放前已淪為雜院,荒蕪不堪,園景大不如前。1960年,經中國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桢教授整修,瞻園逐漸恢復昔日的園林景象。如今的瞻園已逾600歲高齡,她猶如秦淮河畔的一顆明珠,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熠熠發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