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鎮鳳凰“邊城”變“圍城”

古鎮鳳凰“邊城”變“圍城”

日期:2016/12/13 20:09:54      編輯:古建築紀錄

    網友調侃:“好女不嫁‘鳳凰男’,因為每次上門都要錢。”

   “好女不嫁‘鳳凰男’,因為每次上門都要錢。”這是4月14日“橫空出世”的一句網絡流行語。這條兩天內就獲得3000余條轉發的動力,則是“中國最美小城”湖南湘西鳳凰古城被質疑了近一周的門票新政。

    4月10日,沈從文筆下的古鎮鳳凰正式由“邊城”變成了“圍城”。當地政府於3月中旬單方宣布:所有游客必須繳納148元“進城費”才能入城,而此前,游客逛古城是免費的,只有參觀9個特定景點才需交費。對鳳凰本地居民來說,除了本人和直系親屬外,其他親友“串門”也需交錢。

    4月11日,古城內眾多商戶自發罷市抗議“進城費導致散客銳減”,被鳳凰縣官方定義為系“無證導游、拉客人員”組織、唆使;4月12日,鳳凰縣官方與100多家客棧老板座談,副縣長高湘文稱,商戶必須度過陣痛期,“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4月14日、15日,家住該景區的小伙子黃田被曝出“想帶女友回家見父母”被攔,因為檢票人員認為“女友不在免票政策之內”,而鳳凰縣官方對此戲劇性一幕的回應是:正常,規矩定了就該嚴肅。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6天內,關注鳳凰古城“進城費”的日均新聞數從1000余條攀升至2300余條;日均微博數量從1.2萬條攀升至8.4萬條,近50萬網民參與討論。而中青輿情監測室對1000條網民留言進行抽樣分析後顯示,對“進城費”一事持否定態度的占到91.3%。“本來是一起單純的景區收費事件,最後卻演變成了一部政府‘亂決策’和‘輿情回應失當’的反面教材。”網民“巴拉拉小魔仙_90771”的評論一針見血。

    4月15日,“鳳凰居民帶外地女友回家被索票”一事,高居百度新聞熱搜詞第四位。不少網民調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見鳳凰婆婆前須交148元門票”。另一部分的網民,則敏銳嗅到了調侃背後政府“拍腦瓜決策”的一面。“對鳳凰這麼一個‘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社區型景點來說,請問‘本地居民和直系親屬不要票’怎麼執行?是憑方言還是出示證件?鳳凰人結婚是不是不擺酒席,因為賓客要買票進場?外地媳婦到鳳凰過年是不是要隨身攜帶結婚證?”網民“萬能阿曼_69416”反問。

    在中青輿情監測室對900余條否定“進城費”網民意見的統計中,23.6%就指向政府決策不科學,而“好女不嫁鳳凰男”只調侃出了其不科學的一面。

    在另一面,4月12日,面對眾多商戶的利益訴求,高湘文副縣長又出雷語:“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此“拍腦瓜”論斷一出,立即遭到現實和輿論雙重“滑鐵盧”。據鳳凰縣官方透露,收取“進城費”後4天內門票進賬已達227萬元,但是散客的票卻只賣了200余張,游客人數降為去年同期的38%。媒體披露,原本賓客滿座的家庭旅館,上周末的入住率亦不足五成,有的旅館甚至是“零入住”。“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也引來新華社刊文質問:“統計數據顯示,148元的門票接近湖南當地一個農民月純收入的1/4,你說這樣的門票價格普通游客會不會在乎?”“門票多收‘三五斗’,游客量少了五六成,看似算得很精,卻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媒體這樣慨歎。

    4月15日,微博粉絲達65萬的全國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袁裕來以一條“政府有權出售城市?”的質疑微博,獲得了12小時內轉發上萬次的響應。他質疑,鳳凰縣政府被曝和當地旅游公司合股成立景區服務公司,政府持股49%,旅游公司持股51%。“鳳凰官方一意孤行強征‘進城費’,是在為公司上市做准備?”“政府不是鳳凰古城的‘業主’,有什麼權將鳳凰私下交易支配和分割?”

    面對旅游資源,政府應有的職能是什麼?這場輿論風波終於將這一關鍵問題推出水面。

   《京華時報》評論稱,鳳凰縣政府看似算得很精,可是,他們恰恰忘記了兩條:“其一,鳳凰古城這筆資產既不屬於政府官員,也不屬於旅游公司老板,而是屬於全體人民;其二,對古城,政府只有管理保護的義務,卻沒有借機發財的權利。”

   “政府應是市場監管者,不越位不缺位,才是現代政府應有的作為。湘西如畫的邊城不該承受如此喧囂。政府職能的轉變,期待鳳凰涅   。”在鳳凰古城自己制造的這場“進城費”喧囂中,《人民日報》的上述微博評論,顯得格外語重心長。

   (據《中國青年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