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山東坡樓
日期:2016/12/14 17:24: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東坡樓是凌雲山著名古跡之一,坐落在大佛頭部後的棲鸾峰上,為木質兩重樓房,從東北向西南,它始建於宋,原名“載酒堂”。東坡樓原為明末奸臣魏忠賢的祀祠,後人為紀念宋代文學家蘇轼(號東坡居士)而改今名。
傳說蘇東坡曾在此讀書,東海龍王知道後,讓三太子求教於他,並借給他一塊菜園地,約定五更時歸還。而這塊菜園地就是現今的樂山城,所以,樂山城以前是不打五更的。大佛腳下現存有一石洞,與河水相通,傳說就是龍王三太子求教於蘇東坡時出入的通道。
樓正面“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兩側的牆壁上,有清代道光年間所刻蘇東坡畫的梅菊四幅,以及蘇東坡戴笠著屐的畫像。樓底層正中有新塑東坡坐像一尊,氣宇軒昂,雍容大度。
蘇轼為樂山附近的眉山人,宋時曾在樂山讀書,後人出於對東坡先生的景仰,便在此塑以詩人的塑像。樓前的洗墨池,相傳為蘇轼的洗硯之處。樂山特產一種其色深濃的鯉魚,傳說是因食用了東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為“東坡墨魚”。
東坡樓是歷代文人墨客最喜一游的地方,到此面對丹山碧水,不免詩性大發,故詩文題刻極盛,其中尤以楹聯最為勝出。如:江上此台高,問坡穎而還,千載讀書人幾個;蜀中游跡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載酒我重來。(何紹基)
嬉笑怒罵皆文章,問當年所讀何書,筆底江山助磅礴;城郭人民幾代謝,勝地此清游載酒,樓前風月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