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全世界唯一將王鏊詩作《海蝦圖》創作成水墨畫

全世界唯一將王鏊詩作《海蝦圖》創作成水墨畫

日期:2016/12/13 19:25:08      編輯:古建築紀錄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學家。字濟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者稱震澤先生,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在朝居官30年,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後歸居蘇州,致力於地方文獻著述,著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編》、《震澤長語紀聞》、《宋溪文集》等。其中他的詩句作品《海蝦圖》脍炙人口,如今,韓國海蝦王畫家崔昌源與王鏊《海蝦圖》詩句相結合,創作了數十幅詩配畫佳作,成為第一個將王鏊詩作《海蝦圖》意境融入水墨畫作的畫家。

    王鏊詩句作品《海蝦圖》

    茫茫大海浮穹壤,日月升沉鳌背上。
    其間物怪何所無,海馬天吳大如象。
    有魚如屋鲎如帆,蝦最細微猶十丈。
    鬇鬡怒氣須如戟,力戰洪濤欲飛出。
    江湖魚蟹總蜉蝣,畜眼平生未曾識。
    畫工何處寫汝真,夢中曾到長須國。
    黑風吹海浪如山,魚龍變化須臾間。
    從龍願作先驅去,去上青天生羽翰。

    崔昌源藝術作品《海蝦圖》



    崔昌源教授是中國人民的韓國朋友,也是一位中文博士,同時畫得一手好畫,是韓國當代知名畫家。我們有機會欣賞了崔昌源教授的繪畫後,無不印象深刻,堪稱受益匪淺。崔昌源教授繪畫可用兩個字加以概括,那就是“大氣”,人們很少在中國以花、鳥、魚、蟲為題材的水墨畫中看到“大氣”的作品。因為常人觀念中的花、鳥、魚、蟲,無不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小巧靈動的生物。所以,畫家創作時盡量再現的也是其“小巧靈動”的特質,努力追求的自然,也是“賞心悅目”的效果,故此類繪畫自然而然地成為畫家和讀者各自欣賞把玩的“小品”,且其更多流露的是那種“小氣”。他畫的海蝦,不僅為讀者描繪海蝦的自然相貌,更是力圖通過筆下的海蝦傳遞自己的思想與心靈感悟。將海蝦人格化的同時,也將其象征化了。因此,其畫中的海蝦完全脫離了自然的形態,轉而升華為藝術的符號。畫家根據畫面和內容的需要,隨心所欲地將海蝦自由地誇張、變形、放大,藉以表現自己心中獨具視覺沖擊力的碩大海蝦,由此,畫家也從自然王國進入了藝術的自由王國。 記者 汪志民


    作者簡介
    姓名:崔昌源(Choi, Chang Won) 
    出生:1958年6月4日
    國籍:韓國人                      
    單位:韓國靑雲大學校 中國學科
    身份:敎授(博士)中國文化專家、學者,全世界唯一海蝦圖水墨畫家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博士(社會學)
          韓國青雲大學國際教育院院長
          中國北京工業大學客座敎授
          中國內蒙古師范大學客座敎授兼碩士生導師
          中國天津工業大學訪問敎授
          中國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副院長(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中央教育電視台藝術中國欄目顧問(國際藝術交流)
          韓國蓮文學會會長(國際藝術交流)
          韓國中國語文學硏究會 副會長(國際文化交流)
          韓國歐洲亞洲學會副會長(國際文化學術交流)
          韓國中國文化學會硏究理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
          韓國漢子能力檢定會委員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