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楚雄州:把歷史文化作為產業開發

楚雄州:把歷史文化作為產業開發

日期:2016/12/13 20:03: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古人類、古生物、古文化和絢爛多姿的彝族文化大觀,構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獨特的資源優勢。文化產業如何突破過去多年有資源無產品,有產品無市場的發展尴尬?楚雄州探索出了一條把燦爛的歷史文化作為產業開發的新路子。

  從“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3張名片中破題,楚雄州著力於特色文化品牌的挖掘和提升,精心打造“恐龍文化、元謀古人文化、古鎮文化、彝族文化”4大文化品牌。圍繞祿豐恐龍文化旅游園區,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和開發園以及恐龍文化創意開發園 “一區兩園”的總體思路規劃建設,把獨有的恐龍、臘瑪古猿、元謀人等涵蓋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古生物、古人類文化資源跨時空整合起來,進行集中創意展示,形成“生命搖籃”這一獨一無二的概念。利用元謀人牙齒化石的廣泛知名度,對元謀古人類歷史文化旅游項目進行創意包裝,將其打造成為傳承人類精神價值的文化工程和世界級的文化旅游精品。

  通過文化和旅游的有機“聯姻”,把彝族文化資源創意策劃包裝成為中國彝族文化精品項目,建設集觀光、休閒、探秘、祭祖、科考等為一體的中國彝族文化主題旅游精品景區。

  楚雄州切實轉變對“資源”的一般性理解,從山水向人文轉變,從依賴自然資源向倚重自然資源中的歷史文化、科學考古價值轉變,從小攤販意識向產品開發、引導消費的自選市場轉變,從觀光型旅游向體驗型文化轉變。彝人古鎮把廣布千裡彝山的民族文化元素聚合,做成了氣勢恢弘的彝族文化大觀,年接待游客量600萬人次以上;恐龍谷一期項目開園5年多來,已實現旅游收入2億多元。

  憑借彝族火把節、楚雄茶花、元謀土林,以及黑井、光祿、石羊、羅婺等一批古鎮的歷史底蘊,楚雄州實施點亮一把火、舞活一條龍、培育一枝花、盤活一片林、做大一批鎮、唱響一首歌的“六個一”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鄉風文明示范帶”工程,開發提升永仁方山諸葛營村、咪依噜風情谷等一批具有吸引力、群眾受益的鄉村文化旅游生態村項目。風情歌舞《太陽女》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後推向商演,牟定萬人左腳舞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雲南日報)(記者 王廷堯 李毅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