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重慶榮昌將投資5億 修復明清大榮水寨景區

重慶榮昌將投資5億 修復明清大榮水寨景區

日期:2016/12/13 21:14:20      編輯:古建築紀錄
    20日,記者從榮昌縣旅游局打探到,重慶一旅游開發企業已與榮昌縣政府簽約,將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投資5億,啟動修復路孔古鎮大榮水寨人文生態度假景區。
    曾經的大榮水寨成功抵御過外來入侵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路孔古鎮,依山而築,據水而興。早在宋、明時期,人們在濑溪河沿岸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貨物的店鋪,被稱作“水碼頭”。在明末清初開始的“湖廣填川”運動中,移民們把“寨堡”理念與技術帶到了四川。清 嘉慶5年(1800),當時路孔當地土紳為了防患已成燎原之勢的川東白蓮教大起義,便面水依山為勢建成“大榮寨”。鹹豐11年(1861),為了防堵已占領榮昌縣城的雲南李永和抗清農民起義軍,當地土紳又捐錢、捐糧對大榮寨進行了補修,並組建民團,以謀抵抗。鹹豐11年正月16,農民軍張同福部圍攻大榮寨,寨內土紳憑借大榮寨,與之抵抗。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內二警部隊敗兵流竄路孔企圖進寨,當地鄉民有一次憑借大榮寨堅固的城樓固守,才避免了一場浩劫。巴蜀文化、寨堡文化,水碼頭文化共同相雜糅演變成世界唯一的大榮文化。
     修復的“大榮古寨”再現歷史風貌
     路孔古鎮悠久的歷史建築遺跡和純樸的民俗風情資源富集,體現了集巴蜀獨特的水運文化、市集文化、寨堡文化及“湖廣填四川”移民文化於一體的文化脈絡。古鎮中現有保存完好的古城牆與古寨門、古香古色的明清老街商鋪與漕運碼頭,彰顯民風的趙氏宗祠與湖廣會館,彌足珍貴的漢代墓葬群與宋代千佛石窟以及多處古寺、古橋、古樹等古跡景觀。
    修復“大榮古寨”項目內濑溪河穿境而過,古鎮全長為1000米,風貌上與後寨一致的清代形制,內含古道、明清老街、宗祠、書塾等。設置豬鬃制作、陶藝制作、冷兵器制作等作坊,同時還分塊設置多個活動區和藝術家村落區等。並同時還保留近代的煙館、賭莊、煙花巷等建築。
    恢復多種古老經營業態
    在路孔古鎮上有一處古代的十八梯,古鎮上一處起伏不大的坡度剛好鋪設十八級台階而得名,幾百年來十八梯邊有賭館、妓院、茶館等。曾經南來北往的商賈、地方官吏都在這一帶消費,它是老街繁榮的象征和百年近代史的縮影。十八梯附近布置的業態:胭脂鋪、裁縫鋪、綢緞莊、大煙館、賭館等。
    即將修復的小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喻茂堅所建。小雅書院為穿斗木結構二層小樓,屋頂飛檐翹角,一樓為講學的教坊及生活用房,二樓為藏書樓。修復後的書院附近將開設書店、筆墨鋪、瓷器鋪、古玩店、裝裱行等。同時在湖廣會館附近恢復酒莊、金鋪、木匠鋪、茶鋪等,碼頭附近有米行、鹽行、商行、鮮魚行、糕點鋪。在新寨內設有一定尺度的塘堰,整個寨子水系密布,小溪潺潺,家家聞活水,戶戶見游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