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為展示優秀文化遺產,提高公眾保護傳承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意識,各地舉辦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宣傳活動。
北京 6月13日,由恭王府與中國社科院聯合組建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技藝研究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這意味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技藝研究”將正式納入社科院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與科研領域。恭王府還舉辦了“影舞人生”傳統皮影精品展演、“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等活動。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珍貴古籍雕版展——“冊府千華”珍貴古籍雕版特展6月12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共展出10余家單位和個人收藏的147塊雕版以及早期珍貴雕版印刷文獻。當日,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將持續一個月。
6月14日,“流光溢彩——漂亮的兵馬俑燈籠展”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行,來自北京黃胄小學的100名小學生將裝有心願的密封袋放進陶質兵馬俑裡,埋於炎黃藝術館後院,並相約5年後打開心願紙條。
6月13日,在金庸聯手連麗如“北京評書”《鹿鼎記》改編創作、公益演出啟動儀式上,經金庸本人授權,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將改編授權轉授予連麗如及其弟子王玥波和再傳弟子張碩等7人。
(屈菡、薛帥、陳曦、胡克非)
內蒙古 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主場活動在赤峰市博物館廣場舉行。當日開展的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匯報展全面展示了內蒙古申報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遺產地——紅山、魏家窩鋪、遼上京、遼祖陵、陰山巖刻等文物古跡。在非遺展覽區,還舉辦了蒙古民族習俗展,展出勒勒車、蒙古包、烏力格爾、馬鞍子制作、奶食品制作技藝等。(阿勒得爾圖)
遼寧 6月13日至14日,遼寧省文化廳和朝陽市人民政府在朝陽市舉辦了遼寧省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遼寧省非遺保護中心選調的上百個項目、300多名傳承人和項目代表參展。
由遼寧省文化廳、省文物局、鞍山市政府主辦的第10個“文化遺產日”遼寧主場城市(鞍山)活動,6月13日在鞍山博物館開幕。“文化遺產知識競賽”和“鞍山市十大文物景觀”評選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踴躍支持和參與。
此外,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了走進學校、社區、鄉村等活動,沈陽市舉辦了非遺博覽會,大連市舉辦了2015年鼓舞龍騰全國邀請賽等。(袁 艷)
黑龍江 6月13日,黑龍江省2015年“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哈爾濱市阿城區舉行,非遺授牌、捐贈、技藝展示、演出、展覽五大板塊,讓上萬名觀眾領略了黑龍江非遺的魅力。35名國家級或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獲頒首屆黑龍江非遺傳承人薪傳獎證書及獎金,9家單位獲頒首屆黑龍江省非遺研究基地牌匾,16家單位獲頒首屆黑龍江省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牌匾等。此外,薪傳獎獲獎傳承人向哈爾濱三五集團非遺展館捐贈代表性作品12件;10多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表演了非遺技藝;同江市赫哲族伊瑪堪藝術團和阿城民間藝術團聯合打造了綜藝晚會。(張建友)
安徽 6月12日,“文化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在蕪湖舉行。“安徽民歌精粹展演”活動中,五河民歌等國家級、省級民歌類非遺項目悉數登場,《王三姐趕集》等20余首安徽經典民歌精彩演繹。該活動先後走進安徽師范大學和蕪湖縣灣沚鎮三元村。當日,安徽省文化廳還與安徽師范大學在蕪湖簽署協議,將深度合作培養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人才和各類文藝人才。
6月13日,安徽各地舉辦了“精彩非遺走進美好鄉村”活動,在鄉村進行非遺展示。合肥市和安徽博物院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省博,展示各自拿手絕技。(喬國良)
福建 6月13日,由福建省文化廳舉辦的“忘不了的鄉愁——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八閩古村落古民居”攝影展暨第10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在福建博物院舉行。福建省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暨《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圖典》首發式同時舉行。
“文化遺產日”前後,福建舉辦了“福建文化寶島行·福建非遺精品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舉辦閩台木偶節,在福州、泉州舉辦保護非遺培訓和福建木偶戲傳播推廣活動,以及“西安鼓樂”走進福建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活動。(黃國勇)
江西 6月11日,由江西省文化廳、南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江西南昌蓮塘三小舉行。此次活動既有蓮塘三小師生們表演的朗誦《朱子家訓》和省級非遺項目南昌采茶戲,也有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朱子藝苑的硯藝表演和書法展示。活動間隙的非遺知識問答,使現場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江西省文化廳社文處負責人表示,相比起采茶戲,制硯技術和書法對小學生來說會稍顯枯燥一些,通過生動的硯藝和書法表演能夠讓他們對這些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柯中華)
湖北 6月10日晚,為迎接第10個“文化遺產日”、傳承湖北省非遺項目——煨湯技藝,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文體旅游局在漢口文體中心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集中煨湯PK大賽活動,吸引當地138名民間廚藝高手齊聚。
6月12日,湖北大鼓代表性傳承人付群剛從業40年專場演出在湖北劇院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蘭芳,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到場傾情助演。付群剛和弟子們表演了湖北大鼓《下裡巴人也風流》、《豐收場上》、《親生的兒子鬧洞房》、《人民調解員》等經典名段。(王永娟)
廣東 6月13日,第10個“文化遺產日”廣東省主會場系列活動在雲浮市郁南縣蘭寨村開幕,45個非遺項目的190名代表性傳承人及徒弟進行了活態技藝展演。這是廣東省10年來首次將“文化遺產日”主會場活動設在基層鄉村。開幕式上,全國首個非遺APP項目《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子地圖》(手機版)正式上線。
當天,廣東各地也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從4月下旬到7月下旬,廣東組織開展了200多場次的非遺宣傳、展演、展示和展銷活動。(譚志紅)
廣西 6月13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裡,一曲高亢嘹亮的壯語版《唱山歌》拉開了一場壯族山歌演唱會的帷幕。兩年一度的全區性“暢享民歌”比賽是廣西保護原聲民歌的一個重要平台,比賽所產生的“廣西民歌傳播大使”,則是民歌文化傳承的代表人物。
在廣西民歌傳播大使——貝侬丫組合演唱會上,貝侬丫組合通過《咿呀》、《三月情思》等歌曲的生動表演,讓觀眾們了解到壯族男女青年在三月三歌圩上以歌代言、以歌會友、以歌傳情的場面。(郭凱倩)
雲南 2015年雲南省“文化遺產日”活動近日在昆明市官渡古鎮拉開帷幕。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中華技藝·百縣百藝”昆明官渡第五屆全國非遺聯展、滇劇藝術周、百人圍棋大賽等九大系列活動輪番上演。來自全國100個縣100余名傳承人現場獻藝。
“文化遺產日”期間,雲南還舉辦了中醫專家義診、免費文物鑒定和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此外,雲南省博物館舉辦了通史陳列及專題展覽、昆明碑林石刻展、官渡記憶·民俗文化與合虛七彩剪紙展等活動。(肖依群 余結紅)
陝西 由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非遺展演活動日前舉行,包括傳統武術在內的20多個非遺項目的50多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了非遺的魅力。
6月13日,由陝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主辦的“陝西省‘十二五’文物保護成果圖片展”在西安博物院展出,遺址保護利用惠及民生、絲路申遺助推“一帶一路”、科技提升文物保護水平等展覽板塊全面展示了“十二五”期間陝西文物系統在考古發掘研究、博物館建設、大遺址保護等方面的成果。
當晚,由陝西省文化廳主辦的“薪火相傳——非遺項目秦腔傳承惠民”演出在西安易俗社開演,余巧雲等16位國家級、省級秦腔代表性傳承人攜弟子為觀眾獻上精彩演出。(秦 毅)
青海 6月13日,在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舉行了第10個“文化遺產日”青海主會場系列宣傳活動。在全省曲藝展演活動中,西寧賢孝等7個國家級及省級非遺項目,西寧、海東、海北等地11支曲藝隊參演。同時,文物工作者、非遺工作者通過展板、文博專家免費鑒定文物等方式,宣傳青海文化遺產保護新成果。(蔡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