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非遺”開發 是為了更好保護

“非遺”開發 是為了更好保護

日期:2016/12/13 22:37:3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日前在京舉行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非遺”產品獨特的制作工藝讓消費者大開眼界。

  近年來,“非遺”保護愈加受到關注。對於“非遺”中部分具有生產性質和特點的項目,讓它們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保持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其轉化為文化產品,是一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非遺”保護之路。

  開發“非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生產性保護也不等於簡單的產業化、盲目的亂開發。歸根結底,“非遺”的保護與開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是確保“非遺”的生命力,讓其制作技藝能夠代代相傳。正如同仁堂300多年的金字招牌“炮制雖繁必不敢減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所揭示的,“非遺”想要得到保護和發展,決不能簡單靠擴大生產規模,做大做泛,而是要潛心研究制作技藝,將每一件產品做精、做強。

  任何“非遺”產品的開發都不應靠數量、規模取勝,而應在小批量生產,走高、精、尖的市場路線上下功夫。只有將高品質的原料與精湛的手工藝結合,並融入現代精神的“非遺”產品,才能在增加產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時,實現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北京2月14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