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叢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故宮舉行
日期:2016/12/14 10:49: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歷時5年,集合國內600余名古建築專家、學者及文物專家共同編寫,由35卷構成的《中國古建築叢書》日前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5月11日,《中國古建築叢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故宮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等出席。
據介紹,《中國古建築叢書》是“十二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和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以兩院院士吳良镛、原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為總編輯委員會主任,以中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為總顧問。
叢書自2010年開始策劃,於2011年正式啟動,以省(區)為單位進行編寫,共計35卷,系統論述我國各地區古代建築發展、各類型建築的分布與特征及營造技術。主要具有四個特點:其一,地域覆蓋面大。中國大陸所有的行政省、區和港、澳、台都獨立成冊,所選的實例也是各地古建築中的精品。其二,建築門類齊全。涵蓋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所有門類,如宮殿、壇廟、寺觀、陵寢、城堡、祠堂、民居、書院、會館、園林、橋梁、塔幢、牌坊、戲台等。其三,圖片及文字資料豐富翔實。其四,編寫力量雄厚。作者大多是全國知名建築院校以及建築、文物部門中從事中國傳統建築研究多年的教授和學者,治學嚴謹、責任心強。顧問隊伍也是建築領域、文物部門著名的教授和專家。
叢書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業界專家的好評,認為是填補了我國古建築圖書出版的空白。鄭時齡說,叢書對於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學習歷史,發揚傳統建築精神,挖掘富於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古建築,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建築文化體系,總結經驗和規律,保護我國優秀傳統建築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貢獻。傅熹年表示,叢書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築更廣泛層面上的梳理與解讀,使讀者能更為全面地了解我國各地區古代建築的發展、各類型建築的分布及其特點,從而對中國古代建築這一燦爛的建築文化遺產引發更為廣泛的關注。單霁翔說,叢書展現了中國古建築百花園的博大精深,既是對凝結在古建築上工匠精神的總結、傳承與弘揚,也是永存歷史的經典;叢書是指導日常工作的工具書,對古建築修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郭桂香)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