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和順古鎮火災防控工作亮點頻出
日期:2016/12/13 18:52:03   編輯:古建築紀錄
保山市騰沖縣和順古鎮區域面積17.4平方公裡,古鎮內有巷道16條,民居客棧179家,餐館68家,商鋪152家,學校3所,有掛牌保護老宅68戶,大型宗祠8處,牌坊4座,寺廟7座,是著名的僑鄉和旅游勝地。近年來,保山市騰沖縣政府結合古鎮保護,針對和順古鎮基礎設施不完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抗災能力不高等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審時度勢,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橋頭堡黃金口岸建設的歷史機遇,主動作為、借勢發力,在組織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消防安全管理、消防隊伍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夯實消防安全基礎,築牢古鎮“防火牆”。
堅持條包與塊管相結合,健全完善組織領導體系。政府抓“面”。縣政府將古鎮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政府重點工作內容,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古鎮消防工作領導小組,細化、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消防工作職責,建立並嚴格落實消防工作聯席會議、檢查考評和獎懲機制,把消防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確保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實、見成效。部門抓“線”。縣公安、文廣、旅游、民宗、安監、工商、消防等部門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建立了定期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等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夏季消防檢查工作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全面推行火災隱患“三步查改”機制,即:旅館、商鋪、作坊和家庭每日一自查;巡防隊員對重點區域和部位每2小時一巡查;政府牽頭多部門每月一聯查,構建全覆蓋、無盲點的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網絡,著力解決消防監督管理點多、線長、面廣的難題。村組抓“片”。以3個村委會為單元,分片劃區、實行“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三級責任包干制和鎮領導“定點聯系責任制”,將工作成效納入政務督查問責內容。健全村委會、村民小組消防工作領導組織,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逐級簽訂2000余份《消防安全責任書》至每一個家庭和個體工商戶。大力開展有防火公約、有宣傳櫥窗、有志願隊伍、有公共消防器材點的“四有”建設和消防安全“先進村組”、“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拿出專項經費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基層組織抓消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堅持保護與發展相並重,強化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按照“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的指導思想,結合和順地理環境、建築布局、水源現狀,編制了《和順保護與發展規劃》和《和順景區詳細規劃》,將消防規劃納入其中同步編制、同步實施。按照核心保護區、核心旅游開發區、旅游購物區等區域劃分,本著保護古鎮建築風貌和文化傳統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設消防站、消防車輛、裝備、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礎設施。統籌兼顧,夯實基礎。結合鄉村道路、沼氣、電網改造等工程,統籌推進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著重解決消防通道問題,積極實施道路鄉村改造,消防機動車能直接到達支巷、叉巷。加大基礎設施改造,各級政府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完成了“四線入地” (電線、電話線、給水網、通訊網)工程,建成室外消火栓145個,消防水池15個,取水平台17個,在重點保護單位(區域)設置消防器材集中配置點6個,配置消防手抬機動泵6台、滅火器178具以及水帶、水槍等滅火裝備。在和順圖書館、艾思奇故居、和順小巷等重點部位安裝了室內消防栓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並連入城市火災遠程監控系統,古鎮抗御火災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民建公助,補齊短板。結合當前消防經費投入不足,各家各戶自身消防安全條件差等現狀,采取民建公助,企業資助等方式加強消防設施建設。采取“1+1模式(村民購置1具、鎮政府補助1具模式)先後籌集資金30萬余元購置了3000多具滅火器配置到每家每戶,實現古鎮居民“家家有器材,人人會使用,戶戶保平安”的目標。籌集社會資金20余萬元,完成了民居古建築、營業性場所的室內電氣線路進行穿管保護;采取居民籌資、政府補助的方式,投資購買水帶5000余米。積極引導保險機構介入火災預防和災後救濟工作,按照縣政府、民政2:8經費配套模式,廣泛推廣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並實現100%的覆蓋率,有效降低了災害風險。
堅持人防與物防相結合,築牢穩固火災防控體系。消防管理制度法制化。制定出台了《雲南省和順古鎮保護條例》、《騰沖縣和順古鎮消防安全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解決和順古鎮消防監督管理缺乏依據等問題,明確了和順古鎮消防管理地位和合法性,確保了古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消防隊伍建設多元化。在組建和順公安消防中隊的基礎上,大力探索“保消合一”、“巡消一體化”的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采取政府、村組、企業共同籌資和社會資助等方式,組建政府專職隊1支、企業志願消防隊1支、農村志願消防隊3支,人員250余人,裝備消防車2輛、手抬消防泵4台等消防器材裝備。廣泛發動群眾組織消防安全聯防、協防,開展互幫、互查活動,強化消防、治安聯合巡邏,加強動態防控。消防宣傳教育常態化。融入旅游文化。在各主要旅游景點設置消防咨詢服務牌120塊、消防宣傳標語2200幅、展板33塊,在商鋪、飯店、賓館等營業場所張貼或擺放消防“三提示”和畫冊2000多套,在鎮內各主要路口、重點場所和區域設置了古色古香、獨具特色的消防安全提示和旅游路線圖,對全鎮95名導游員進行了消防安全集中培訓,使之成為消防安全的宣傳員。融入傳統文化。大力弘揚和順文教興盛的傳統,在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裡開辟了“消防安全知識角”,擺放消防書籍、畫冊500余份,組建了了老年消防文藝宣傳隊,每逢節事活動,在舞龍、舞獅、花燈、台閣等傳統文藝形式中加入消防知識的元素,寓教於樂,在寓教於樂中讓廣大村民學到消防安全知識。融入民風習俗。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常識知曉率為目標,將消防安全常識制作成對聯,編為童謠,在重大節事日和民間廟會、舞會等習俗聚會節點開展文藝活動,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消防安全常識。同時,充分利用戶電子顯示頻滾動播放典型火災案例、消防常識、公益廣告等視頻,全方位開展消防宣傳,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圍。(楊善興 李紅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