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閩安古鎮將建戍台文化景區建博物館和觀光廊橋

閩安古鎮將建戍台文化景區建博物館和觀光廊橋

日期:2016/12/13 20:12:28      編輯:古建築紀錄

    記者14日隨“學習貫徹十八大”大型主題采訪團赴馬尾閩安村采訪時獲悉,這個被海峽兩岸史學家公認為“大陸戍台歷史活化石”的軍事古鎮,將通過修復系列古跡、建設博物館和增建部分融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新旅游設施等措施,將之開辟成八閩首個戍台文化景區。

    明朝萬歷年間,閩安子弟跟隨一代名將沈有容,赴澎湖擊退荷蘭侵略者,往台灣擊退日本侵略者。南明時期,這裡曾是鄭成功抗清復明的福州基地,為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作出重要貢獻。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閩安水師協官兵隨施琅跨海征戰,參與完成清朝統一台灣大業。自此之後至1895年,閩安水師協官兵赴台參與所有抗擊外侮、反對台獨、平定亂事之戰,為保衛和建設台灣作出重大貢獻。至今,台灣各界眾多名人的祖先,都是閩安水師赴台官兵。

    閩安古村之所以被稱為“戍台歷史活化石”,是因為保留著大量與戍台歷史有關的古跡:戍台功臣參與重修的迥龍橋、1874年赴台驅逐日本侵略者犧牲於台灣的我官兵“義冢”、閩安水師協衙門、閩安水師協左營右營遺址、20余座戍台官兵故居、官兵戍台出發與班師渡口、赴台官兵捐資所修城隍廟遺址、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為統一台灣所修的天後宮遺址、戍台官兵捐俸所修天後宮遺址……除此之外,閩安古村還保留著南般炮台、炮台彈藥庫等一些軍事設施。

    閩安村的每一處都有一段戍台歷史傳奇,可以說讀透閩安也就讀通了300年戍台史。但閩安村的魅力遠不止這些,閩安還有被稱為“小漓江”的邢港河、“小太姥”的松門等等,正因如此,閩安村具備了成為著名旅游勝地的條件。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馬尾區委區政府已決定在閩安村建設戍台文化景區:投巨資修復閩安水師協衙門、重修戍台義冢;在閩安村建博物館,集中展示清朝綠營兵制、戍台班兵制延革、戍台將士事跡、閩安戍台史;修復若干座戍台官兵故居,將之開辟成戍台世家博物館;修復、整理抗法英雄陳明良小道、陳明良殉難處普庵樓,展示閩安子弟1884年抗擊法軍的英雄事跡;在邢港河上建觀光綿延廊橋,同時發展濱水旅游,將閩江沿江景點馬尾造船廠、昭忠祠、船政博物館、一號船塢、船政文化廣場、南般炮台、松門景區等連成一體,並借著邢港河與閩安戍台游連成一體。(記者劉琳 楊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