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改造後的鴻山寺有三大變化
日期:2016/12/14 17:28:3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在寺院整體改造之前,山門緊逼公路,入寺上山階陡石滑,禮佛的老幼或行動不便者往往舉步維艱。
新的鴻山寺降低了“海拔”、也放下了“身段”。如,整體建築下降14米與思明南路齊平,道路拓寬3米,設置了4米寬的騎樓式人行道。如今,從思明南路上鴻山寺有了兩個通道,一是自騎樓入口處乘電梯,可直達位於五樓頂的大雄寶殿廣場;二是從鴻山公園廣場北側沿石階而上,從位於五樓頂的山門入寺。
寺內通道還設有無障礙輪椅坡道,每層樓都設有齊全的衛生設施、配備直飲水機等。自助式圖書館陳列有佛法書籍及國學、歷史、文化、養生等上千冊圖書,可開放閱讀。
鴻山寺全寺供奉有41尊玉佛聖像,原料均為緬甸上等白玉,由廈門本土雕塑名師精心制作。
大雄寶殿的地磚可不一般,磚面貝殼等化石栩栩如生,此為產自摩洛哥的“海底世界”天然化石。殿內8根18米高的大圓柱,為菠蘿格木獨木制成,此木產自印尼。
觀音殿位於大雄寶殿二樓,供奉千手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十三觀音,采用緬甸白玉。其中,三十三觀音材料采用冰種緬甸白玉,由廈門本土雕塑名家制作。觀音殿的佛龛背景圖是反映鴻山寺歷史風貌的37米磨漆畫長卷,畫稿出自廈門本土畫家。據稱,磨漆畫如此大面積地運用於寺廟佛龛背景,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