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阜內大街話古

阜內大街話古

日期:2016/12/14 17:24:07      編輯:古建築紀錄
位於西城西四十字路口往西至阜成門的大街阜內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這條大街成街於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大街上多有元明時的文物古跡。最古老的可追溯到金代。阜內大街的成街,是在元代修建大都城時建有九門,每個城門都對著一條大街通往城中心。元大都時的街道是棋盤式的格局,現西四十字路口一帶的街道胡同大多為東西向和南北向,還保留著元代時的格局。特別是西四北頭條至八條,還被列為北京古都25片保護地區。阜成門在元代時是土城牆,當時叫平則門,沒有城樓。到明代永樂年間修建北京城時,城牆改為用大城磚包砌,但也沒有修建城樓。明代的京師九門城樓是到明正統年間修建的。阜成門的城樓就是那時修建的。

阜內大街東口的轉角樓

廣濟寺山門

妙應寺塔

  古時稱“煤門”

  阜成門在古時叫為“煤門”,因京西產的煤(烏金)要通過西山古道出三家店,經模式口進阜成門。山西、內蒙古的商人也是通過西山古道來京。阜成門整天是進出駝鈴瘦馬的商隊。這樣阜成門俗稱“煤門”,後又演變為“梅門”,“阜成梅花”。在古時,京師九門內的大街上,就屬阜成門大街熱鬧。阜成門大街的北側古跡眾多,而南側,在元明清三代則多有客店、大車店、飯館、酒肆、商店、雜貨鋪等(大街北側也有)。下面就說說阜成門大街路北的古跡。

  明代大廟朝天宮

  在阜成門裡路北有宮門口胡同。這宮門口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原在明代時,這裡有一座大廟,是當時京城裡最大的廟宇,名叫朝天宮。在明宣德八年(1433年)建成,是明宣德皇帝仿照南京的作法,在京城的西北修建朝天宮。而這裡原是元代的道觀天師府。朝天宮的建築宏大,殿宇繁多,內有十三座大殿,如三清殿、通明殿、普濟殿、景德殿等。連現在的中國兒童活動中心一帶,在明時都是朝天宮的果園,故叫官園。朝天宮在明成化年間重修,成化帝朱見深有詩雲:“禁城西北名朝天,重檐巨棟三千間”。朝天宮在明嘉靖年間最為興盛,因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已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據史料載“齋醮之事無虛日”。在明天啟六年六月二十日的夜晚,雷雨大作,雷火擊中高大的三清殿,後火勢很快漫延開。因當時的救火方法落後,雖經禁衛官兵和附近居民的奮力滅火,但一夜之間還是把朝天宮幾乎完全燒毀。

  白塔寺及白塔

  在宮門口的東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白塔寺和白塔,這座高大的白塔是北京古代著名的古塔之一。白塔修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塔高50.9米,因其通體皆白,所以俗稱白塔。而白塔寺原名在元代時叫大聖壽萬安寺,所以白塔叫大聖壽萬安寺塔。在明天順元年(1457年)重修寺後改叫妙應寺,白塔叫妙應寺塔。而人們卻一直稱寺為白塔寺,稱塔為白塔,寺外邊的地名也叫白塔寺。這座著名的白塔是由尼泊爾的工匠阿尼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所以白塔寺的白塔是中尼兩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象征。白塔寺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佛寶殿等大殿,後邊是塔院,院內高矗著大白塔。塔後有四棵元代時的古楸樹,寺內的高僧歷來視其為佛門聖樹“菩提樹”。信徒們在轉塔時就要經過這四棵聖樹。

  歷代帝王廟

  在白塔寺的東邊,有一座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修建的古建歷代帝王廟。明代的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他在位期間,不但修建了地壇、日壇、月壇等皇家壇廟,還修建了很多皇家道觀,如大高玄殿、大光明殿等,他整日在道觀的大殿中做醮供(道教活動)。他後又修建帝王廟,把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皇帝的牌位集中供起來。就選址在西四廣濟寺西的原元明時的古剎保安寺。帝王廟的大宮門名叫“景德門”,大門大街對面有琉璃影壁牆。過去在大門東西的大街上有兩座牌樓,所以這段大街也叫景德街,現在已被人們忘記。廟內的正殿叫“景德崇聖殿”,崇聖殿雄偉壯麗,內供我國歷代的帝王牌位,也有功臣名相牌位。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西城西四路口西,該寺始建於金代,八百多年前,這裡是金中都的北郊,有村名叫西劉村,故當時人們又叫此寺為“西劉村寺”。廣濟寺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多寶殿、二層的捨利閣等。在寺內是廣植古槐,這些冠大蔭濃的古槐把寺院點綴得古香古色。在廣濟寺內有著名的“三寶”,即方缸、鐵井、七葉槐。這棵七葉槐位於後院的捨利閣西側,為清代時所植,距今已二百多年,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該寺實遇大火,燒殿數間,方缸、鐵井均被塌殿砸壞,而捨利閣東側的七葉槐也沒有逃脫噩運,但西側的七葉槐卻幸存。

  慈禧的警衛樓——轉角樓

  在西四十字路口北的東西把角,各有一座二層的古香古色的轉角樓。這兩座轉角樓修建在清代,原來是慈禧太後的警衛樓。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是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慈禧要到頤和園去慶壽。為了慶壽,要從故宮的西華門至頤和園東宮門的御道上,分別修建點綴的景點建築。西四牌樓是必經之處,在這裡修建兩座轉角樓,一是為點綴景觀,而西四牌樓處又是熱鬧的商業區,來往的人很雜亂,故在轉角樓裡駐守兵士,為了慈禧的安全。所以人們叫這兩座轉角樓為慈禧的警衛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