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何偉:在中國發現歷史

何偉:在中國發現歷史

日期:2016/12/14 9:15: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Q:作為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美國人,你如何看待兩國人民對歷史的態度,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和國家的歷史?

    A:在我看來,實際上美國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甚至多到超乎很多人預料。他們都是總體統一而內部多元的大國。美國擁有來自那麼多國家的外來移民,而中國則擁有那麼多不同的方言和民俗;然而這兩個國家仍能保持統一。中美兩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而這種體系將它們廣袤的疆土和眾多的人口和諧地統一在一起。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你不能指望僅僅依靠軍事強制力、政府的力量,或者其他什麼力量來把如此規模的國家統一在一起。為此,公民們必須持有一種共同的信念。

    在《甲骨文》這本書裡,我曾提到過,正是那種源自歷史和文化方面的歸屬感成為了凝聚整個中國的關鍵所在。在中國,每個人都關心並且信仰它。而在美國,那種民主和自由的理念發揮著相似的作用。中國人都相信他們與歷史和文化有著獨特的關聯,而美國人則相信他們與民主自由緊密相連。

    有趣的是,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他們都認為自己擁有這些信念是理所應當的。舉例而言,中國人經常強調歷史和文化是多麼的重要,但他們卻很少花費時間學習歷史或者深入思考自己的文化。有時,人們似乎認為這些信條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並且認為沒有外國人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文化。在美國,人們則都以民主和自由為豪,但他們很少帶有批判性地思考這些觀念。觀察美國總統競選的方式可以發現,這是個糟糕的系統,以至於有些在全國投票中累計獲得更多選票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如果美國真的希望在這個方面成為其他國家的模范,他們確實該考慮改革這套體系了。但實際上,人們只是嘴上空談民主卻不進行思考。

    Q:有些人持有這樣一種觀點:中國是個文明古國,而美國是個新生的移民國家。但相比美國,中國似乎缺乏歷史感。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A:西方人對歷史有不同的認知。我們傾向於從物質層面去理解歷史,尤其是與建築相關的。古建築和紀念碑對於我們很重要,而這種傾向在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如此,無論是埃及金字塔、希臘神廟、羅馬角斗場還是遍布歐洲的教堂都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

    但外國人似乎在中國很難找到很多古建築,這讓他們很困惑。他們好奇中國的歷史在哪裡呢?這也就揭示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致力於保護和記錄這裡的古建築。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裡,這些古物非常重要。

    在中國,歷史更多地與思想和傳統觀念相關,比如說古代文字,這既可以是商代甲骨文,也可以是那些不可思議地被傳承下來的歷經多個朝代的文字記錄。那些手寫體文字似乎對於中國文化極為重要。對於中國人,這些來自過去的觀念遠比古建築和紀念碑要珍貴。

    在梁思成的書裡有很多這方面鮮活的記錄。當時他和太太林徽因在中國北方尋找古建築,以便之後為這些建築歸類。但他注意到無論何時他談到古建築,當地人都把它當做一堆朽木。對於很多中國人,過去總存在於字裡行間,只有文字才重要。這當然不意味著中國人不尊重歷史。只是不同文化下的人,他們眼中的價值和對於歷史的概念不同罷了。

    Q:在你的幾本書中都提到過這樣一種觀點:在中國,近代歷史教會人們從公眾事務中疏離出來,而缺乏對公眾事務的了解,使得這種分離更嚴重。實際上,在其他的歐美國家,民眾對於政治活動也普遍持有冷漠態度。你覺得這種“冷漠態度”說明了什麼?

    A:我認為這是不同的。美國人可能對政治表現冷漠,而且他們經常憤世嫉俗。但人們似乎對政治有一種真正的信心,並且你經常能夠發現有些人積極地參與到他們所在社區的活動中去。我的父母就是個例子。他們就是普通百姓,也不是很有錢的人,但他們非常積極地參加社區活動,比如訓練兒童成為記者;在學校做助教;幫助老人。我的父母相比其他大多數美國人對於公共事務要積極得多,但在美國像他們那樣的人也不少。

    而我在中國多年似乎從未遇到這樣的人。很難想象一個中國人願意花費自己的時間去做那些事。或許,政府根本不想讓他去做這些!在美國這較為平常,像是我的父母,他們對於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社區的居民,甚至是這些居民們不同的文化都相當了解。而在中國,多數人只是了解他們自己的家庭和離他們最近的鄰居和同事。人們似乎缺乏那種廣泛的社交。

    此外,在美國,人們也有很多渠道去尋求改變。而這在中國可能難得多,人們往往需要付諸一些較為極端的聚眾抗議,通過一種笨拙而又有風險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我的經驗來看,這就是中國可以向美國學習的一種很好的經驗。中國需要找到某種方法使得每個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和他們的社區以及身邊的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團結一心。

    當然,美國也有很多應該向中國學習的地方。我希望美國人應該更多地和世界交流,他們應該更有興趣,更有雄心壯志去到世界的其他地方看看並學習當地的語言。我認為這就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問題所在,我們不太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在處理國際事務的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

    Q:中國歷史中的哪個部分最吸引你?

    A:實際上我對中國歷史中的很多階段都很有興趣。總體來說,我對整個20世紀的中國史都興趣盎然,這同時包括我在中國生活的那個時期——上個世紀90年代。當然其中我更好奇30、40年代那些較為神秘和不為外界所知的歷史。

    對於中國古代史,我最感興趣的是宋朝,因為那時候具有一種文化上繁盛與政治軍事方面孱弱的遙相呼應。這是種非常奇特的混搭。當然,我還喜歡商朝文化,因為青銅器和甲骨文是如此的美麗和攝人心魄。人們只是通過文物大致了解了當時人們的生活,而其中很大部分依然是個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