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讀《古鎮詩韻》

讀《古鎮詩韻》

日期:2016/12/14 8:54: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最近,我得到一本由佛堂鎮人民政府編的《古鎮詩韻》,我愛不釋手地看了起來。這雖是一本歷代高僧、名人雅士寫佛堂古鎮的古詩集,但讀了詩集後,填補了我對佛堂古鎮認識的許多空白,也加深了對佛堂古鎮自古繁華的印象,也加深了對雙林寺創始人傅大士的了解。而且,對雲黃山、稽亭塘也有了新的認識。

    從詩集中可以看到,許多詩是寫雙林寺的。自梁代建寺以來,雙林寺香火鼎盛,引來中外佛教信徒們前來朝拜。傅大士在佛教中國化方面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傑出貢獻,他將儒、釋、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佛教的范本。許多高僧、名人雅士來雙林寺拜谒後都有感而發,寫下不少贊頌傅大士、雙林寺的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寫下贊頌傅大士的詩,詩題為《傅大士贊》,詩雲:“善慧執板,南泉作舞。借我門槌,為君打鼓。”詩集中我們看到各個朝代名人如駱賓王、王安石、戴叔倫、元稹、陳子龍等為雙林寺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高僧、名人雅士紛至沓來,足見雙林寺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由於雙林寺的大放光彩,坐落在雙林寺東邊的雲黃山也跟著大放異彩。來雙林寺的朝聖者,往往拜谒完傅大士後都會上雲黃山一游。

    雲黃山,是我從小就認識的一座山,站在家門口曬場上向東看去,天天見著它的身影,每天清晨,雲黃山上霞光萬道,那是太陽即將升起的景象。夜晚,那一輪晶瑩的圓月,也會從雲黃山上冉冉升起,懸掛在無垠的夜空。稍大,我上了雲黃山,山上有白塔,白塔傲然挺立,直插蒼穹,山頂有雲黃古寺,古寺幽靜肅穆。看到《古鎮詩韻》裡描寫雲黃山的詩很多,這才讓我明白,離老家不遠的雲黃山,原來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所贊頌的一處風景名山。

    對於我的老家所在地稽亭塘,原先,我只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梁代傅大士成佛,據說就在稽亭塘西邊的那口大塘旁。傅大士臨水照影,發現自己變成了佛像,於是,他頓徹頓悟,在雙木壽樹下苦苦修行,終於修煉成佛。據此說法,稽亭塘的建村史應該在梁代以前。而當時傅大士所在的村莊叫傅大路,傅大路當時是不是歸稽亭塘管轄?沒有史料可以佐證。因為有的資料中說傅大士是稽亭人,我懷疑古時的稽亭不光是指稽亭塘一村,而是包括稽亭塘旁邊的村莊,甚至還包括雙林寺在內。我很希望有心者把這事考證一番,以解人們心中的疑窦。

    我從讀《古鎮詩韻》中有關描寫稽亭塘詩中看,歷史上的稽亭塘確是一個不容置疑的有影響的大村莊。唐代詩人張藉的《送稽亭山僧》,開頭兩句詩雲:“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雲開。”我想“高處寺”應指雙林寺,這樣看來雙林寺所在地是在稽亭塘了。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送上元人歸稽亭》的詩中雲:“重疊稽亭路,山僧歸獨行。遠峰斜日影,本寺舊鐘聲。”更說明從外人看來,雙林寺地處稽亭。另外,稽亭塘的優美風光,也在詩中有所描述,如元代義烏人丁存《過稽亭》的詩中,就有這樣的句子:“百頃澄波涵碧落,一行歸雁渡青溟。”似乎指的是稽亭塘村西的那口大塘景色。再如,雙林寺周邊的稽亭塘、寺前街、塔山下,都是丁姓宗族聚居的地方,《古鎮詩韻》中就有這樣的詩為證,如明代何傅所寫的《晏飲稽亭》裡的句子:“稽水一湖浮鴨綠,蜀山十裡獻螺青。宴開勝日款逢甲,座列鴻儒盡姓丁。”詩中所說的“一湖”,我看指的就是村西的大塘,同時詩中還贊頌了丁姓宗族以詩書傳家、耕讀傳家的良好風尚,描寫了才俊輩出,鴻儒羅列的景象。

    《古鎮詩韻》中還有許多詩是描寫佛堂鎮和佛堂周邊的景色,讀來非常感人,又很親切。《古鎮詩韻》雖是一本收錄了歷朝歷代有關描寫佛堂古鎮的詩集,但讀它,似乎是在讀一本形象的地方志、風俗人物志,是一本能讓青少年了解家鄉,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編這本《古鎮詩韻》,實在是功德無量的事。我特別要感謝佛堂鎮人民政府,感謝具體操辦這件事的王春平、陳運泉諸君。

    我歷來認為,愛國主義決不是一句空洞的話,愛國主義必須從愛故鄉開始。一個不愛故鄉的人,是絕不可能成為一個愛國者的。讀《古鎮詩韻》能起到激發人們熱愛故鄉的效果,因此我說,編這樣的書功莫大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