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車輪,本來是向前轉的。然而,遼寧省開原市,到了21世紀,卻又要重新建一座古城。6月1日,開原市政府與黑龍江省佳木斯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原古城建設開發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古城,是有著明確的定義的,一般是指歷史文化名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目前,國務院已審批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0個。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西安古城、北京古城、台兒莊古城、荊州古城、平遙古城、鳳凰古城,等等。
這些古城,最大的特點就是,都是歷史上留存下來的,要古城樣有古城樣,要歷史故事有歷史故事,真正古城。相比之下,今人建的,就顯得不上檔次了,不是古城,而是古城樣子的新城。
如,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的赫圖阿拉城。雖然,努爾哈赤於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建城堡於此,四十四年(1616年)即汗位,國號“金”(史稱後金),是清王朝的發祥地,但是經過戰爭、革命和運動,卻成了除一些舊石塊的殘垣斷壁和一口古井,與別的村子沒什麼兩樣的村子。直到1990年代中,一些藍眼睛、高鼻梁的外國人常來這裡看看,才又引起了當地的醒悟和注意。1999年,撫順市和新賓縣兩級政府決定,在該村子興建新的赫圖阿拉城。現在,這已經成一座“AAAA級”風景區,門票60元。
顯然,今人重新建造古城,更大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旅游業,而不是文物保護。
但是,西安 、北京、台兒莊、荊州、平遙、鳳凰那些古城,給人的是真正的歷史符號和記憶,而今人 重新建造古城,則還是對歷史的留戀、徘徊和癡想。甚至,恨自己從娘肚子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新社會了,沒趕上古城繁榮的社會。
那麼,好端端的向前發展著的社會,為何有人非得對古城回憶、留戀和癡想呢?芸芸眾生,在尚不能充分選舉誰當官的時候,只能跟著當官的走。官兒,想拆就拆,想建就建。所以,當官的,才是古城得以再現的決定力量。又,既然當官的決定著建不建古城,老百姓決定不了建不建古城,也就不難理解有人留戀、徘徊和癡想。古城的那個年代,更是官本位的年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像 2007 年末,一個縣的宣傳部長說出了“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的話,就是對過去的 留戀、徘徊和癡想。
伴隨著有形的古城的拔地而起,還沉滓泛起不少封建的社會管理方法和文化,來約束人。雖然有的打著“傳承傳統文化”的旗號,但與浩瀚的歷史長河比,歸根結底還是舊文化。且,已經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失敗了的文化。正因這樣的文化,才形成了當年那樣的“東亞病夫”,最後不堪小國的一擊,差點亡了國。“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才對。 “好了傷疤,忘了疼”,不好。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與其勞民傷財重建古城,不如多進進海洋,多奔奔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