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楊柳青制定規劃 將古鎮保護進行到底

楊柳青制定規劃 將古鎮保護進行到底

日期:2016/12/13 19:59: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天津12月12日電 記者郭強 為正確處理歷史文化名鎮楊柳青鎮的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西青區制定了《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按照規劃,楊柳青鎮定位為“津西古驿水韻畫風”,通過系列保護方案打造成為天津的民俗文化聚集區和西青區的旅游服務基地。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再進行新建、擴建活動,將楊柳青鎮塑造為“古香古色、古姿古貌”的魅力名鎮。

  一區、三軸、四十七點保護歷史名鎮

  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規劃定位為“津西古驿水韻畫風”,通過對鎮域的自然和民俗環境、不可移動文物等方面的保護規劃,將楊柳青鎮打造為天津的民俗文化聚集區和西青區的旅游服務基地。西青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總面積約109.9公頃。其中,北到尊美街後大道,西到藥王廟前大街,南到南運河,東到青遠路的范圍是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核心保護范圍,總面積為14.5公頃;保護范圍內的其他用地是歷史文化名鎮的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為95.4公頃。

  負責人介紹說,楊柳青鎮的總體保護框架為“一區、三軸、四十七點”,系統地保護楊柳青鎮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歷史環境。一區: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三軸:包括鎮區北部,依托子牙河的生態景觀軸線;鎮區中部,依托南運河並貫穿鎮區的歷史文化軸線;縱貫鎮區,依托柳口路的綜合發展軸線。四十七點:鎮域內四十七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其中,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兩處,西青區文物保護單位三處,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三處,歷史建築三十七處。

  塑造“古香古色、古姿古貌”名鎮

  “在保護范圍內當常規措施與文物建築、歷史建築、歷史環境要素的保護發生矛盾時,應在滿足保護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工程技術措施加以解決。”負責人說,對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將保持其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除了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再進行新建、擴建活動。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活動,應當堅持漸進式的保護與更新模式,控制新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維護傳統格局,延續歷史風貌。

  在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內,在積極保護的基礎上,結合“建新如舊”等技術手段,將楊柳青鎮塑造為“古香古色、古姿古貌”的魅力名鎮。在核心保護范圍內,根據現狀評估,將所有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分為四類: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建築分類保護和整治的措施主要有保護、修繕、改善、改造、拆除、新建六類。

  名鎮保護行動三步走

  到2015年在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內,對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建設性破壞得到遏制;核心保護范圍的保護、改善和整治工作初見成效,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普遍改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其中南運河應達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要求;歷史環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搶救性保護。

  2016-2020年在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內,其傳統格局、歷史風貌與新建、擴建、改建建築和諧共處;完成主要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南運河沿岸地區的生機和活力得到延續、增進;核心保護范圍得到有效保護,環境治理基本完成,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2021-2050年在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范圍內,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得到最高程度的保護、恢復或維持。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工作在國內達到高水平,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