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秦始皇陵兵馬俑“千人千面”:眼睛有紅色灰褐色

秦始皇陵兵馬俑“千人千面”:眼睛有紅色灰褐色

日期:2016/12/13 23:24: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6月9日,考古人員在秦兵馬俑一號坑內進行修復工作。

  

考古人員在“百戲俑”坑清理一件無頭陶俑。

  

秦兵馬俑一號坑中發現的“秦盾”。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前對外公布了秦兵馬俑一號坑考古發掘和秦始皇陵9901陪葬坑百戲俑發掘的最新進展。

  據介紹,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始於2009年6月13日,發掘地點位於北側中段,具體區域包括Q8—Q10三個隔牆和G9、G10兩個過洞。截至今年5月,發掘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310余件(組);出土陶馬3組12匹,陶俑編號120余件;清理戰車2乘、戰鼓2處、兵器柲10處、弓弩箭箙12處、漆盾1處,另有建築材料朽跡如木、席、夯窩等痕跡多處。

  其中,一件皮質漆制彩繪盾,成為兵馬俑坑出土的首件“秦盾”。該盾與戰車伴出,是戰車上的士兵用於防護的兵器。據測量,盾牌高70厘米,寬50厘米,其尺寸恰好是秦始皇陵銅車馬上發現銅盾的兩倍,剛好印證了之前對秦軍使用盾牌大小的推測。

  此外,本次發掘中還有新發現。在兩輛戰車的前後,以竹子為框架、四面包皮的“小箱子”,專家推斷是弓弩箭箙,屬於車上配器;還有灰褐色眼睛和紅眼珠、黑瞳仁的兵馬俑,為兵馬俑“千人千面”提供了新資料。

  根據發掘方案的設定,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采取“保護與發掘同時,展出與發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規保護外,已經移交入實驗室10批彩繪陶俑殘片及脆弱遺跡模塊,部分彩繪土樣開展了回貼實驗。

  另據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人員介紹,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在俗稱的“百戲俑坑”的9901陪葬坑內新發現了20余件姿態各異但破損嚴重的“百戲俑”,為進一步研究秦始皇陵與秦俑的文化、藝術等提供了重要資料。北京大學教授趙化成說,百戲俑坑目前主要發掘的是第三過洞,其內的陶俑應當是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角牴、幻術等表演娛樂性質的“演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