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濟南大覺寺

濟南大覺寺

日期:2016/12/14 17:30:1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大覺寺漢墓中出土的石僻邪

大覺寺漢墓中出土的石僻邪

    大覺寺位於距長清區歸德鎮鎮政府駐地3公裡處,原名冢寺村。據傳唐代(公元618至967年)在村子東南角有一古冢,上建一座寺院,古人以寺院內三教堂大殿中供奉的佛、道、儒三教始祖是“喚人覺醒”的聖人,故命名為大覺寺。唐末建村時,村人以古冢和寺命名為冢寺村,清朝嘉慶年間,又一次更名“大覺寺”。2003年,村民在整理土地時,發現了一些磚石。文物部門在大覺寺的原址發現了一座漢墓,但因年代久遠、損壞嚴重,到現在仍是個迷……

    三教合一的道教寺院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大覺寺古冢是十七八米高的土堆,占地7000多平方米。該寺坐北朝南,門前有30多級台階,斜通寺門,門內兩側塑有哼哈二將,四大天王分列東西。院內北側有5間大殿,雕梁畫棟,挑扶正檐。殿內有老子、孔子、佛祖三座佛像,周圍分別排列十八羅漢。大殿兩側還修有幽靈界配房,內設十八層地獄,門兩側寫有一幅對聯“何若急急忙忙干壞事,落個干干淨淨做好人”。

    寺廟內兩側有道房三間,還有高大的鐘樓。寺院的東南隅有一塊雄龜身馱豐碑,碑高6米,碑身由南方赴京趕考舉子徐謙撰字:“觀大覺寺之建築,雄偉壯麗,然而寺宮大殿老子、聖人、佛三教同堂,其造旨殊異,老志不惬,尤感覺之也……且乘興登寺,視野開闊,東望泰山巍巍,西觀黃河滾滾,北瞭廬城古跡,南看沙河清流,胸襟不禁逸興遄飛矣……”老人告訴記者,這塊石碑在1970年左右被砸碎,碑下的馱龜,在遷村後,被群眾運往新村頭。

    大覺寺還設有廟會,自明清以來,每逢農歷六月初六舉辦香火會,會期5天,在南邊扎起大戲台,演出各種戲劇。香火會也是騾馬牛羊生意交易會,各種大小牲畜拴滿半個村莊的樹蔭。

    1958年,歸德公社建千人大禮堂,因需石頭木料,遂拆掉了大覺寺廟宇。1979年大覺寺村往東遷至房台新址,舊村夷平,因而寺廟封土也被挖掉運走。

    三教合一的道教寺院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大覺寺古冢是十七八米高的土堆,占地7000多平方米。該寺坐北朝南,門前有30多級台階,斜通寺門,門內兩側塑有哼哈二將,四大天王分列東西。院內北側有5間大殿,雕梁畫棟,挑扶正檐。殿內有老子、孔子、佛祖三座佛像,周圍分別排列十八羅漢。大殿兩側還修有幽靈界配房,內設十八層地獄,門兩側寫有一幅對聯“何若急急忙忙干壞事,落個干干淨淨做好人”。

    寺廟內兩側有道房三間,還有高大的鐘樓。寺院的東南隅有一塊雄龜身馱豐碑,碑高6米,碑身由南方赴京趕考舉子徐謙撰字:“觀大覺寺之建築,雄偉壯麗,然而寺宮大殿老子、聖人、佛三教同堂,其造旨殊異,老志不惬,尤感覺之也……且乘興登寺,視野開闊,東望泰山巍巍,西觀黃河滾滾,北瞭廬城古跡,南看沙河清流,胸襟不禁逸興遄飛矣……”老人告訴記者,這塊石碑在1970年左右被砸碎,碑下的馱龜,在遷村後,被群眾運往新村頭。

推薦閱讀:

中國的“比薩斜塔”—連州慧光斜塔

“東南名剎”安徽琅琊寺

三晉三大名樓 介休祆神樓

道教聖地真谷寺

大覺寺漢墓中出土的石僻邪

大覺寺漢墓中出土的石僻邪

    大覺寺還設有廟會,自明清以來,每逢農歷六月初六舉辦香火會,會期5天,在南邊扎起大戲台,演出各種戲劇。香火會也是騾馬牛羊生意交易會,各種大小牲畜拴滿半個村莊的樹蔭。

    1958年,歸德公社建千人大禮堂,因需石頭木料,遂拆掉了大覺寺廟宇。1979年大覺寺村往東遷至房台新址,舊村夷平,因而寺廟封土也被挖掉運走。

    古冢原為東漢墓葬

    2003年,一位姓董的農民承包了寺廟原址,在2003年4月下旬進行土地整理時,推土時發現了一些磚石,露出了古墓的形制。文物管理部門考察後認定這是一座被盜過的東漢墓葬。由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和長清考古所共同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搶救性挖掘。

    該墓地南北寬60米,東西寬20多米,由大青石和青磚砌成,前面有甬道,從甬道通墓前室,即藏寶室,有三道墓門,墓前室兩側各有一個耳室,與前後墓室相連的是石門框,在門框上可清晰地見到鑿刻的門軸的凹槽。整個墓外壁是層層錯落有致排列的大石條,像金字塔般直到墓頂,內裡是40×30×10厘米的大青磚砌成拱頂,把整個墓室襯托得異常神秘和壯觀。

    從2003年5月1日到7月中旬,大覺寺漢墓經歷了兩個半月的發掘。

    大覺寺漢墓曾多次被盜,考古人員發現了4處盜洞,經過檢測,這些盜洞有宋代及更早的,在挖掘中先後發現了盜墓者所遺留的鐵制斧頭、宋代瓷壺、瓷酒瓶,並在盜洞中發現了一個豬形玉手握和“銅縷玉衣”殘片、半塊玉璧、漆器等。

    在主墓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兩只玉手握,加上盜洞中的共有三只,後來在前室和甬道中又發現了兩只玉手握。在發掘工作臨近結束時,考古人員只在前室中發現了兩具人體骨架,直到在周圍清理中,才從盜洞一側又發現了一具人體骨架,考古人員推測是盜墓賊把屍體搬出了墓室。

    墓主人至今未定

    考古人員在主墓室中還發現了一件龍形石硯。石硯制作精美絕倫,約有30厘米長,25厘米高,分為龍底和龍身上下兩部分。龍身反過來,裡面就可當硯台用,龍頭雕刻得活靈活現,龍身的龍鱗紋飾清晰可見。據考古人員介紹,漢代石硯在全國考古中並不多見。

    在漢墓前室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件約有一厘米高,小巧精美的翠蘭臥獸,該獸雕刻得眉眼清晰,既不像兔子也不像豬,身上有穿孔。在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沒有發現墓志銘等文字記載,因而不能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2003年7月下旬,長清區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開始對大覺寺漢墓中所出土的文物進行修復,歷經一個多月,共修復文物70余件。

    由於在文物修復過程中也沒有發現有關大覺寺漢墓的記載,因此不能確定大覺寺漢墓的主人和具體年代。今年12月1日,記者來到位於歸德鎮的大覺寺漢墓原址,這裡已經種上莊稼,遺跡已經消失贻盡。

推薦閱讀:

中國的“比薩斜塔”—連州慧光斜塔

“東南名剎”安徽琅琊寺

三晉三大名樓 介休祆神樓

道教聖地真谷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