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瓜洲古鎮新大觀樓效果圖出爐 外觀像“長三甲”火箭

瓜洲古鎮新大觀樓效果圖出爐 外觀像“長三甲”火箭

日期:2016/12/13 22:26:44      編輯:古建築紀錄

 

 

  昨天記者報道了今年揚州文博城建設的重點項目和完善提升的項目,其中,瓜洲名勝大觀樓的復建引起了諸多讀者的濃厚興趣。歷史上的大觀樓到底啥樣?如今將建成啥模樣?記者當天進行了深入采訪。

  古代大觀樓啥模樣?

  瀕臨大江,共兩層,可眺大江、金山

  作為一座長江名樓,大觀樓復建倍受各方關注。如今,包括大觀樓在內的古鎮瓜洲,由於江岸變化,已於清代沉入江底,留給我們的除了各種歷史傳說外,沒有“片磚塊瓦”。歷史上大觀樓的形態,從現存史料上也無法找到翔實依據。

  “每次去瓜洲,我的腦海裡都是史料中描述的古代瓜洲的場景。”瓜洲自古文風鼎盛繁榮,文史專家顧一平對那裡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也略帶遺憾地說,早在1953年,他第一次去瓜洲,“那時去的有的地方,現在也因坍江不復存在了”。

  對於歷史上的大觀樓的模樣,顧一平向記者展示了他數十年來搜集和研究的資料。“歷史上的瓜洲大觀樓,在瓜洲城南,瀕臨大江。明代萬歷年間江防同知邱如嵩建造的,後來毀掉了;到了清代,江防同知劉藻重建,並撰文《重建大觀樓記》,曾任揚州推官的王士禛也撰文《重建瓜洲大觀樓記》。隨著歷史上的坍江,復建的大觀樓也被毀了。”

  翻看《瓜洲續志》,顧一平指著書中的配圖表示,這幅圖應該就是當年根據重建的大觀樓繪畫的。圖中的大觀樓瀕臨大江,大觀樓與大江之間,還有城牆的蹤跡。“你看,圖中的大觀樓共兩層,飛檐翹角,登臨可眺大江及往來帆船,還可以眺望江中的金山……”

  古代大觀樓有何用途?

  可能主要作為候渡室

  對於盛傳《紅樓夢》的“風雪大觀樓”描寫的就是瓜洲古鎮的大觀樓一說,顧一平告訴記者,他曾聽瓜洲鎮一沈姓家族相傳,一次曹雪芹從京城到南京,到了瓜洲渡口,因為遭遇雨雪天氣,只得在渡口逗留,沈家有人與曹雪芹有交流,曹還以《天官圖》相贈。顧一平說:“這也是這麼多年來,我聽到的有關大觀樓的唯一民間傳說。”

  但綜觀史料記載,他認為,當年在江邊建造大觀樓不是作為景點,而是候渡室。“那時候,來往的行人在大觀樓等候渡船,也可以登上大觀樓遠眺大江的景致。”

  新大觀樓准備建在哪?

  “四選一”,初定鍋廠位置

  大觀樓在哪裡復建?建成什麼樣?可以說是此次大觀樓建設爭議最多的話題,也是困擾大觀樓復建必須突破的難題。為此,相關部門本著“敬畏歷史、不留遺憾”的態度,認真搜集相關資料,廣泛開展論證調研,力求大觀樓復建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得起公眾的評說。

  據悉,以大觀樓所處位置最佳、賞景角度最優、發展前景最好為目標,統籌考慮自然景觀、歷史人文和地理優勢等各方面因素,經深入調研,有關方面共形成了四套選址方案。經充分的優勢對比,目前意向選址為現瓜洲鍋廠位置。

  為何“四選一”初定鍋廠?昨天,瓜洲鎮政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實現揚州總體規劃戰略意圖、凸現長江與古運河匯集特性、帶動運河南部旅游產業升級、展示揚州濱江門戶嶄新形象”的原則,他們委托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幫助選址,前期提

  出了四套選址方案:方案一為江口島,方案二為老汽渡北側鍋廠,方案三為揚州鍛壓機床廠,方案四為老汽渡南側江口南街。

  “因為方案三、方案四拆遷量太大,且方案三選擇的地址與歷史上的大觀樓有偏離,調研會上將方案一、二作為優選方案。圍繞方案的深化評估,我們專門約請市水利部門相關領導赴長江水利委員會征求意見。相關專家明確提出的江口島地處長江江堤以外、不得進行建築施工的要求,方案一江口島在政策層面上難以操作。所以,目前大觀樓的選址方案二(老汽渡北側鍋廠位置)為優選方案。”目前,鍋廠基本停產,廠房出租、出售。

  他們表示,目前初步選定方案二(老汽渡北側鍋廠位置)的理由主要是該位置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景觀效果較好,且對周邊區域帶動能力強,有利於景區建設的拉動和提升。

  新大觀樓將建成啥樣?

  五層,有些像“長三甲”

  據悉,此次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由全國古建著名專家朱光亞教授牽頭,對大觀樓進行周邊地塊研究和方案設計,目標是圍繞建成“標志建築、精致典范、傳世之作”,並以帶動周邊形成景點與景區互動為重點,

  目前初步確定,大觀樓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高度約80米,集“文化樓、景觀樓、商務樓”於一體,力求在功能上具備形象、觀賞和集會聚會活動功能,在風格上實現古典、時尚與精致相結合。

  大觀樓設計方案雖還沒有正式出爐,但效果圖已經出來了。

  兩張不同角度的效果圖顯示,主體建築的下半部分宛如堅固的城牆,象征著這次重建的大觀樓不會再像歷史上出現的坍江事件,上面正中間則是真正的“主角”。從效果圖上看,復建的大觀樓有五層,層層飛檐,四周還有四座造型相似的附屬仿古建築。乍一看,整個造型有些像“長三甲”火箭以及四個助推器。復建的大觀樓在郁郁蔥蔥的樹木的映襯下,更

  顯得雄渾有氣魄。

  據悉,大觀樓復建工程預計今年開工,重現昔日勝景。屆時,游客登臨江岸古城牆上的大觀樓,東枕運河如練,西瞻大橋雄姿,南望金焦美景,北賞瓜洲古韻,近賞園林旖旎秀色,集山川雄秀於一體,覽人間風光於一園,定會使游人心曠神怡,贊歎不已。

  新大觀樓有何

  特別價值?

  重現昔日勝景,打造大型實景演出

  大觀樓復建作為一個文化項目、旅游項目,相關部門將通過借鑒國內相關景區的成功經驗,著力加強引資、融資力度,吸引有實力的投資方共同參與項目建設,破解大觀樓復建資金難題,推動大觀樓早日建成,早日重現昔日勝景,進一步彰顯瓜洲古鎮歷史人文內涵,為揚州文博城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铧表示,據《瓜洲續志》等史書記載,瓜洲渡作為當時最為重要的七省水路交通要道,曾令不少路過的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其中,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至今讀來都令人回腸蕩氣。而到了清朝,由於運河漕運,瓜洲渡更顯繁盛。後因長江水道變化,逐年坍江。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全城淪於江中。現今的瓜洲古鎮,是後來重建的。復建大觀樓,不僅能再現消失的古建築,還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歷史文化憑證。

  復建的大觀樓,將是全國唯一長江與大運河交匯點,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無論是時間和地點,都非常適合打造大型實景演出。因此,旅游部門負責人表示,在大觀樓建設過程中,將把圍繞大觀樓打造大型實景演出的因素考慮在內。

  記者 陶敏 (效果圖由瓜洲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提供) 南京2月24日電

  【新聞資料】

  長江四大名樓

  大觀樓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並稱“長江四大名樓”,其他三座名樓簡介如下:

  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揚名天下。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今日之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

  黃鶴樓

  黃鶴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位於武漢蛇山頭。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唐時名聲始盛,這主要得之於詩人崔颢“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句。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

  岳陽樓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現在的岳陽樓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