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用來觀星、祭星、占星,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台組成的秦始皇“地上天國”坐落在榆林、延安、鄂爾多斯三市14個縣(區),其中,僅榆林市就有11個縣(區)均有分布。
用來觀星、祭星、占星,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台組成的秦始皇“地上天國”坐落在榆林、延安、鄂爾多斯三市14個縣(區),其中,僅榆林市就有11個縣(區)均有分布。由榆林市榆陽區古道研究室、文體事業局歷經9年調查考證的這一科研成果,經中國秦漢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相關專家主持的專家評審組通過評審,近日由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秦帝國全天星台遺址及其源流考》。
據考證,“地上天國”星台群為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命大將蒙恬駐守上郡時主持修造的一大工程,歷時6年完成。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台組成,東臨黃河,西跨明長城內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達鄂爾多斯高原,面積2.8萬平方公裡,其分別與天空332個星宿或星官一一對應,又分別對應秦帝國的疆域山川,郡縣城障,宮廷苑囿,文武百官,軍隊,監獄,社會百業,日常生活等。同時,這些星台還與各種神話等精神世界相呼應,構成完整的“地上天國”。
目前現存的遺址星台群總體輪廓為女娲補天形,“女娲”頭北足南,“身高”約809秦裡(折337公裡),“體寬”約365秦裡(折152公裡)。“身高”與“體寬”的個位數合為九五之尊。女娲形“地上天國”自下而上共分九層,每層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印證了“天有九層”的古老傳說,也表明當時“蓋天說”仍占據統治地位。
負責秦帝國全天星台課題研究的榆陽區有關考古人員介紹,在利用航測地圖及參照後世全天圖和唐代瞿縣悉達的《開元石經》等文獻資料,並實地考察後,他們發現一些重要星台旁還曾設有觀象所,附近設有祭星台,並置放或掩埋陶器、青銅器等禮器。考察表明,秦帝國時期,郡、縣、軍城、亭障、長城、道路以及秦直道南端甘泉宮也普遍設有星台。當時的統治者通過觀星、祭星、占星這種獨特的方式方法來預測軍國大事,廣大庶民亦希望觀天象知曉社會變異或自身的生計。這一習俗,至今仍在陝北一些地方流行。
該項成果還包括對秦之前直至龍山文化時期千余年間各種星台的考證,並發現了一大批天文器物。
中國社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陳美東研究員認為,秦星台是秦長城、秦直道之後的又一龐大而周密的建築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應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他還指出,榆林地區是這三者的交集點,其含義還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