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大寺:七十年滄桑普照寺
日期:2016/12/14 17:31: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普照寺坐落在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鎮南山,1932年籌建,因日軍入侵影響,直到1936年才建成。寺院占地3畝余,廟堂宏偉壯觀,彩塑威嚴。當時與營口的“愣嚴寺”、哈爾濱的“極樂寺”統稱為東北三大寺。寺廟建於半山腰,可以俯瞰一面坡鎮全景。
20世紀初中東鐵路通車後,為繼續掠奪森林資源,沙俄在一面坡駐中東鐵路護路軍一個團,約800余人,為方便官兵中東正教徒活動,海山崴教區在一面坡鐵路北修建一座東正教堂,同時修建公園、療養院。
鐵路通車後一面坡路北日漸繁榮,建築鱗次栉比,是時,劃定鐵北地區為俄人活動特別區域,華人不得入內,當地華人感覺民族情感大受壓抑,產生修建廟宇的念頭。沈陽萬善寺護國法師於禅發起建廟捐資活動,地方商會積極配合,動員商號贊助,便有公合利、裕豐恆、萬興源、德盛永、德盛泉、蚨順泰、和順成、同聚源各商號樂善好施,積極贊助。1932年集資大洋3000元,1934年6月破土動工,1936年4月竣工。廟宇建成後,於禅法師取大藏經中禅語“普照眾生”之意,冠名“普照寺”。
推薦閱讀:
重慶塘河古鎮 青山綠水的溫柔
安徽省將投入1900萬維修保護省級文保單位
圓明園唯一幸存古建正覺寺對公眾開放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修繕工程進展順利
普照寺坐南面北,依山勢築圍牆,院內鋪整齊石條。正中為大殿,兩側為配殿。配殿前廊,內塑四大金剛,東西各二,金剛足踩八大怪。正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一尊,高約一米,像前設有大銅香爐、香案、燭台等器物。後店設阿彌佗佛站蓮花銅像、觀音菩薩站蓮花銅像和佛事器具。廟宇東側建僧捨9間,僧捨東下角有泉井一眼。廟後有僧人開地數十畝,栽植杏樹,春季,杏花似錦。每年舊歷四月十八開始唱戲3天,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成為哈爾濱地區有名佛事活動基地。
普昭寺建成後,哈爾濱極樂寺派盧光法師主持山門,為第一任方丈。第二任方丈定僧法師,第三任方丈普瑞法師,第四任方丈成懿法師,第五任方丈申新法師,第六任方丈王寶生。解放戰爭時期,普照寺曾一度做過解放軍醫院,但寺院和僧侶並沒受到沖擊。1966年,寺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廟內僧侶被遣散,有的投親,有的被安排到生產隊勞動。
2003年以後,普照寺重建,2006年普照寺工程竣工。重建的普照寺是紅黃相間的圍牆,青黛如鐵的寺門,形成寺院特有的莊重氣勢。配以青磚碧瓦、飛金流彩的殿宇外貌,莊嚴肅穆。步入寺院山門,有高8.5米的鐘鼓二樓屹立左右。寺院內大體呈左、中、右3個序列對稱布局。正中一線為三重殿,各殿同樣坐南面北。前殿是天王殿(亦稱彌勒殿),長14米、寬12米、高11米,中間是一尊大肚彌勒佛坐像,像高2.4米、坐像前方,分立雄姿威武的四大護法天王,左右各二,護法天王像身高4.5米。前殿後邊是正殿——大雄寶殿,殿長21米、寬15米、高16米。殿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坐像,像高7.2米、重7噸。有做工精細、造形生動、神態各異18羅漢侍立左右,羅漢像高2.4米。坐像身後有海島觀音像呈前呼後擁之狀。殿內香爐燭台、鼓磬木魚等諸般法器一應俱全。正殿南為後殿,是雙層結構的藏經樓,長30米、寬20米、高18米。佛教經典《大藏經》和其他散本經書收藏其間。東西兩條軸線上的建築為配殿,分別為三聖殿、三求殿、客堂、齋堂、念佛堂等。
推薦閱讀:
重慶塘河古鎮 青山綠水的溫柔
安徽省將投入1900萬維修保護省級文保單位
圓明園唯一幸存古建正覺寺對公眾開放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修繕工程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