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顯著進展

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顯著進展

日期:2016/12/13 23:09: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工作情況的報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關於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等。
    吳邦國委員長出席會議。會議由陳至立副委員長主持。常委會組成人員146人出席會議,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受國務院委托,文化部部長蔡武作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重大成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卓有成效,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進一步繁榮,文化產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顯著進展,文化領域整體面貌和發展格局煥然一新,文化建設開創了新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蔡武說,總的看,文化改革發展成效明顯,態勢良好。但與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文化發展中仍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解決。下一步,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文化長遠發展謀劃良好布局;加快構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供可靠保障;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創新,為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文化立法和政策保障,為文化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據介紹,目前,我國擁有世界遺產43項,位列世界第三。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果,共收集珍貴實物和資料29萬件,普查文字記錄20億字,拍攝圖片477萬張,普查資源總量近87萬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代表傳承人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成效更加顯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數位列世界第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