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

日期:2016/12/16 18:17:14      編輯:古代建築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組圖)
丹巴藏寨

  一、丹巴藏寨:空谷有佳人

  丹巴藏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聶呷、革什扎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遠遠看去,充滿靈氣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隱在密林深處的寨房,伴著時有時無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現在你的眼前。

丹巴甲居藏寨

丹巴甲居藏寨

  丹巴藏寨,舊稱碉樓寨房。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風格建築,如今,在時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樓的形態。碉樓寨房一般為三層,也有四層的,一側還配有廂房。但不論房屋和廂房如何建造,頂層外緣都環圍著黃、黑、白三種色帶,這是嘉絨藏寨的一大特征。

萬千明鏡映炊煙

萬千明鏡映炊煙

  二、哈尼村落:萬千明鏡映炊煙

  哀牢山的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立體氣候。

  那片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連綿,層巒疊嶂中藏著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頑強的毅力在這崇山峻嶺中開鑿出了世界聞名的、壯美的梯田。這片土地給了哈尼人物質所需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藝術聖地。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三、圖瓦村: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喀納斯圖瓦村位於喀納斯湖南岸2-3公裡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周圍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從布爾津縣前往喀納斯湖旅游的必經之路,海拔1390米。

  喀納斯圖瓦村居民是自稱蒙古族的圖瓦人,圖瓦亦稱“土瓦”或“德瓦”、“庫門恰克”。歷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記錄,隋唐時稱“都播”,元稱“圖巴”、“禿巴思”、“烏梁海種人”等。有些學者認為,圖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的部分老、弱、病、殘的士兵,逐漸繁衍至今。而喀納斯村中年長者說,與現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圖瓦人屬同一個民族。

  圖瓦人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圖瓦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與哈薩克語組相近,因此圖瓦人均會講哈薩克語,與現在的蒙古語不同。現在圖瓦人學校基本上是普及蒙古語。在生活習慣上,圖瓦人除歡度蒙古傳統的敖包節外,還有當地的鄒魯節(入冬節),漢族人的春節與正月十五元宵節。圖瓦人信仰佛教。但薩滿教對他們影響也較深。圖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築砌而成,下為方體,上為尖頂結構,游牧時仍住在蒙古包。

  喀納斯圖瓦村與喀納斯湖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旅游區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

白雲深處有人家

白雲深處有人家

  四、黎平肇興侗寨:白雲深處有人家

  這裡是黎平縣最大的侗寨,也是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侗族鄉素有“七百貫洞,千家肇洞”之說。七百貫洞,指從江縣貫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興。想要感受南部黎、從、榕地區侗家人氣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葉茂,就非得來肇興不可。論規模之大,苗家有西江大寨,侗家有車江大寨、肇興大寨。相比較車江大寨,肇興大寨因為五座村寨難分彼此地團結在一起而在氣勢上更勝一籌。且不說別的,單是五鼓樓、五戲台、五座風雨橋,聚集在一起所造就的風景,就不只是美麗,而是壯麗了。再加上那些鱗次栉比的吊腳木樓、歌坪、禾晾、禾倉、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環繞分割的寨子裡,甚至會有失去方向、沒有盡頭的感覺。

  大的侗寨都居住著幾個房族。房族也就是支系。肇興共有5家房族,對外一律姓陸,內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個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並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樓。整個寨子的形狀就仿佛一艘大船,寨內5座氣勢雄偉的鼓樓就仿佛船頭、船艙、船篷和船尾。無論經歷怎樣劇烈的風暴,這艘船都會穩當地航行,永不沉沒。

最愛村頭油菜花

最愛村頭油菜花

  五、婺源:最愛村頭油菜花

  江西婺源地處贛東北,與皖南、浙西毗鄰,已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它的美,除了山川之迷人——峰巒、幽谷、溪澗、林木、奇峰、異石、古樹、驿道、亭台、廊橋、溶洞和鳥類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築堪稱九州大地之一絕。

  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村莊一般都選擇在前有流水、後靠青山的地方。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後的後龍山上的林木,歷來得到村民悉心的保護,誰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眾的譴責和鄉規民約的處罰。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後,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樹、古橋、古祠堂、古府第、古樓台、古碑和珍禽飛鳥保護得更好了,成了全國“生態文化旅游示范縣”。

  婺源明清時代的徽式建築幾乎遍布全縣各鄉村。走進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滿青籐的粉牆,長著青苔的黛瓦,飛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剝落的雕梁畫棟和門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築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戶連戶,屋連屋,鱗次栉比,灰瓦疊疊,白牆片片,黑白相間,布局緊湊而典雅。門前聽水響,窗外聞鳥啼。許多古村落被影視導演看中,成了影視拍攝的鏡頭。

  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典范。不僅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風格獨特,造型典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號稱“江南第一祠”的汪口喻氏宗祠,占地665平方米,其梁、柱、窗上的淺雕、深雕、浮雕、透雕、圓雕形成的各種圖案達100多組,刀功細膩,工藝精湛,被我國古建築學家譽為“藝術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婺源縣城鄉今天人們建造的公寓、酒樓和民捨,也按縣政府要求,均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築,與古代的建築相輝映。

琶琶弦上說相思

琶琶弦上說相思

  六、麗江大研鎮:琶琶弦上說相思

  麗江古城大研鎮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臨數十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麗江行政公署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在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

  當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餓的畫面。納西風格的名居鱗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晶亮閃光的各式銅器和花樣翻新,款式新穎的各色皮革時裝,引著眾多的游客。擅長於經營 的納西婦女們沉著地討還價,一樁樁生意就在她們的笑容中做成了。在幽靜的深巷裡,不時看到 披七星披 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或神態悠閒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獨坐屋檐之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 的環境裡,人的心境頓時變得舒適而歡愉了。在敞開的院門中,你可以看到納西人家的庭院裡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卉,給你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感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