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敦煌雅丹 美麗的夢境

敦煌雅丹 美麗的夢境

日期:2016/12/14 17:22:48      編輯:古建築紀錄

    說起雅丹,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來歷呢!

    19世紀末,瑞典的旅行家赫文·斯定到我國新疆一帶探險考察,他從羅布泊前往樓蘭的途中,走著走著,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大面積的土丘,他問維吾爾族向導這是什麼地方?向導回答他:這是雅爾丹,在維吾爾語中雅爾丹就是險峻陡峭的意思。於是他把這一名稱寫進了他的書裡,以後中國學者再由英語翻譯過來,“雅爾丹”就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就成為這一類地貌的名稱。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雅丹地貌面積約兩萬多平方公裡,主要分布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而甘肅敦煌雅丹地貌屬於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谷狹窄,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地貌群為世界罕見。

    在我國被稱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有三處:一處是烏禾爾“魔鬼城”,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公裡,此處“魔鬼城”面積約10平方公裡。一處是諾敏風城“魔鬼城”,位於將軍戈壁西北邊緣卡拉麥裡山地諾敏地帶,這處“魔鬼城”周圍面積100多平方公裡。第三處就是敦煌雅丹“魔鬼城”。

    敦煌魔鬼城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為沙漠平原區,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四季多風,最大風力可達12級以上。在地質上位於新生代(距今約6500萬年)敦煌——疏勒河斷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巖石形成於距今約70萬年的中更新世,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質沉積物。顏色呈灰色、灰綠色和土黃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層理水平,邊緣的層理交錯,局部還保存著很多蟲跡化石,顯示著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於巖層產狀水平,垂直節理發育,較松軟巖層在大自然疾風暴雨的漫長風化中,導致了各種雅丹風蝕地貌的形成。這些雅丹地貌群之所以被人們稱為“魔鬼城”。究其原因,一是地貌形態異常詭秘,道路方向難以辨認;二是地勢低矮的古河道中風特別大,每當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沙漠之風發出恐怖的呼嘯,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敦煌雅丹美若夢境

    過去,由於戈壁浩渺,道路艱險,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聽者多,眼見者寥寥無幾,隨著敦煌太陽旅游集團將玉門關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為這一地理奇觀面世創造了條件。

    從敦煌至玉門關近百公裡,驅車1小時便可到達,從玉門關沿古疏勒河谷西行,有連片的沼澤、水湖、草甸,水草豐茂,牛羊成群,水中有野鴨、白鹭、大雁、灰鶴、天鵝等水鳥棲息,不時有成群的野鴨等水鳥在藍天飛翔。途中經過漢長城、烽燧等古跡再西行10公裡,到達後坑子,疏勒河谷沼澤逐漸干涸,草甸漸漸消失,河谷被戈壁沙漠所湮沒,繼續沿谷地西行約一小時,突然一座宛若中世紀的古城堡出現在你面前,這便是敦煌雅丹魔鬼城,城郊建築較為稀疏,進入城區漸現繁華,樓群密集,鱗次栉比。進入城區,令游人豁然開朗,由於這座城市身處廣袤無垠的戈壁之中,強勁的西北風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細紗,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現出青色的波浪,一座座土黃色的古城堡聳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襯以藍天白雲,顯得分外妖娆。如果登上高大的城堡頂,向下俯瞰,又好似無數島嶼聳立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真是海走山飛、氣勢如虹。當置身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城”之中,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天是那麼的高,地是那麼的闊,人又會顯得那麼的渺小,那種神奇的感受真是難以言表。

    這座“古城”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條件下,你會感受到它不同的姿容。正午時分,戈壁上的旋風卷起幾柱“大漠孤煙”,在“城”中竄來竄去,沙漠的海市蜃樓如煙波浩渺的大海,整個“雅丹魔鬼城”猶如飄浮其中,令游人如置身天國,如夢如幻。夕陽西下時,渺渺瀚海漸漸退去,如血的殘陽給雅丹魔鬼城披上一抹金黃,一會兒又變成桔紅,金壁輝煌中現出幾分神秘、幾分莊嚴,讓游人流連忘返,更引起無限遐想。如果你是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那麼就讓我帶你緩緩走進這夢幻般的“魔鬼之城”吧。

    步入敦煌雅丹,你宛如走起了中世紀的古城堡,這座繁華的城市有高大的城牆、縱橫的街道,有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有開闊美麗的城雕廣場,而且還可以發現許多世界上著名的建築縮影,如北京的天壇、西藏的布達拉宮、斷壁長城、烽火台,以及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置身其間猶如進入一個宏大的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恍惚間,你又像誤入了波瀾壯闊的海戰中,那閃著鱗鱗波光的黑戈壁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那一排排的風蝕壟槽就是出征的艦隊,而氤氲蒸騰的霧氣就是迷漫的硝煙……規模如此壯觀,戰爭如此激烈,就像是遠古海戰場面的再現。

    帶著藝術家的眼光看雅丹,你似乎又走進了一座神聖的藝術殿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美麗的孔雀開屏、高傲的雅丹公主、久經滄桑的西部偉人、戍邊的將士,還有埃及的獅身人面像、緩行的烏龜、望月的蟾蜍……一個個造型逼真、惟妙惟肖,使你不能不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盡享美侖美奂的藝術熏陶。

    遠遠望去,雅丹地貌群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城,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沒有一絲綠色,黃褐色的土丘,形態之奇異,氣勢之壯美,讓人感覺如在夢境,如夢似幻。

推薦閱讀:

大理崇聖寺

山西五台山上的古建築遺存

中國最優美古塔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洛陽白馬寺


    與“魔鬼”共舞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景區分南北兩區,東西長約25公裡,南北寬約18公裡,總面積達400多平方公裡。敦煌雅丹氣勢磅礴,造型精美且內容豐富多彩,是罕見的地質奇觀。同時,它還是重要的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研究的科學探索園地。近年來,敦煌市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先後投資近億元,加快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步伐,使雅丹地貌走出“深閨”,成為繼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之後的又一王牌景點,吸引中外游客頻頻光顧。

    雅丹地貌,天下奇觀!只要是到過敦煌雅丹地貌的人都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歎。就連中科院院士李吉均、著名沙漠學家楊根生等一批學者都感歎:“這麼大規模,這麼集中的雅丹地貌,確實是世界奇觀,是大自然和環境造化的一個奇跡。”然而她還是一片鮮為人知的旅游景點,還是一片正在開發的處女地。

    早在1998年4月,敦煌市人民政府就將敦煌雅丹地貌列為重點地質生態保護區,開始對敦煌雅丹地貌進行保護。從2000年起,敦煌市動員社會力量投入3580萬元先後對敦煌雅丹地貌群進行保護性開發。2001年2月,敦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雅丹地貌風景區管理處,專門負責雅丹地貌風景區的統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立項論證工作。與此同時,敦煌市人民政府委托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勘院組織科研人員,對敦煌雅丹地貌進行地質調查,並編寫了《敦煌雅丹地質遺跡省級自然保護區申報書》和《敦煌“魔鬼城”雅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書》。2001年5月,甘肅省環保局和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分別組織有關專家,對《敦煌雅丹地質遺跡省級自然保護區申報書》和《敦煌“魔鬼城”雅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書》的內容進行了審查。2001年7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甘肅敦煌雅丹地貌地質遺跡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11月,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立了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8月20日,敦煌市舉辦“千年陽關尋夢,金秋敦煌之旅”活動期間,敦煌雅丹地質公園正式揭牌開園。

    根據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總體規劃要求,其開發建設主要分三個大的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是在2005年前完成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完成的建設項目有地質公園圍牆、道路工程、給排水工程、供電工程、通信廣播電視工程、辦公室及職工宿捨。第二階段是在2010年前完成公園的中期規劃,年接待能力達到20萬人。第三階段是在2020年前,完成公園的遠期規劃。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總面積398.40平方公裡,包括地質遺跡保護規劃區、地質旅游開發區、人工綠化區、基礎建設規劃區及未規劃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占地52.69平方公裡,主要包括一級和二級保護區。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對敦煌雅丹地質遺跡的保護與研究、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及旅游業的開發都有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敦煌雅丹地貌通過媒體的介紹,逐漸被人們認識,旅游觀光者絡繹不絕,游人對地貌的隨意攀登,已經使一些珍貴的景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大大地加速了雅丹地貌的消失過程,而機動車輛的活動,對景區造成的破壞更是無法挽回的。因此,通過建立國家地質公園,規范敦煌雅丹地貌的旅游活動,才能有效地保護這一地質遺跡。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通過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對園區稀有的野生動物資源加以妥善地保護,園區綠化工程的建設,進一步美化了環境,改造了沙漠,保護了生態。與此同時,通過地學知識的科普宣傳,使游人對土地沙漠化的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增強大眾的國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促進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為人類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造就了敦煌神奇瑰麗的雅丹地貌。“藏在深閨人未識,一朝出閣天下聞”。敦煌雅丹地貌,以她那大漠戈壁的壯闊胸懷和奇特美麗的自然景觀,每年吸引著數十萬中外游客不遠萬裡前來觀光游覽。

    這裡除了成為世界各地尋夢探險著的樂園外,還成了影視廣告拍攝的絕佳外景場地,《英雄》、《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脈傳奇》、“七匹狼”等多部影視劇廣告片就在景區內進行過拍攝。中央電視台、《中國旅游報》、《旅游中國》、《甘肅日報》、《蘭州晚報》、《酒泉日報》、酒泉電視台等眾多媒體都對敦煌雅丹進行了報道,一時間她的美景到處傳揚,成了人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推薦閱讀:

大理崇聖寺

山西五台山上的古建築遺存

中國最優美古塔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洛陽白馬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