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千年古鎮:無車慢生活

千年古鎮:無車慢生活

日期:2016/12/13 22:40:32      編輯:古建築紀錄

  今年3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濟寧微山縣南陽鎮榜上有名。作為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島鎮,南陽曾與揚州、鎮江、夏鎮並稱為京杭運河四大名鎮。在現代交通工具早已替代運河的今天,南陽古鎮的人們仍固守著千百年來的清淨與安寧,這個擁有1.5萬人口的古鎮上,見不到汽車蹤影。即便是將來,南陽古鎮也還會是座無車之城——在微山縣出台的《微山縣南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中,也明確提及未來將發展生態型的無污染交通工具,交通方式以電瓶車為主;並保留古鎮現有的步行石板路。南陽古鎮,讓生活依然沿著自己的節奏徐行。 文/圖記者冀強

  依水而興,曾是運河四大名鎮

  從濟寧市區出發,往南驅車半個多小時,經魚台縣到達西渡口,轉乘小型客船,半個小時左右便可到達微山縣南陽古鎮。今年3月11日,經住建部批准,南陽鎮成為我省第二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據記載,南陽的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至少有2200多年的歷史。南陽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劉迎水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也是南陽文化專家。據他介紹,在《史記》中,幾處提及“齊之南陽”。

  隨著南北大運河通航,南陽逐漸繁榮成為運河岸邊的重要商埠。到了明代中期,南陽已成為與揚州、鎮江、夏鎮等齊名的古運河畔四名鎮之一。“南陽湖地處京杭運河的中部,從南陽鎮去濟寧和去微山夏鎮均為一日航程。南陽成為大運河沿岸一處重要的中轉站,南陽鎮成了水上運輸和商品交易的交匯點和重要的商埠碼頭。”劉迎水稱。那時的南陽鎮商埠密密麻麻,素有“晴天不見日,雨天不漏水”的說法。

  除了被湖水包圍外,古老的京杭大運河還穿鎮而過,將南陽古鎮一分為二,構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鄉景觀。

  也得益於重要地理位置,皇帝走水路南巡必經南陽,常常在此停居數日。因此,古鎮上也流傳下了許多乾隆帝的故事。

  無公路、汽車,鮮有三層樓房

  盡管有著近4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但南陽古鎮所在的南陽島上,卻沒有修建公路,南陽鎮現在的道路中,多是兩三米寬甚至更窄的青石板路,鎮上的居民也沿襲著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步行或以船代步,拒絕汽車。

  記者了解到,2002年微山湖曾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湖水干涸,部分地方露出了湖底,那年南陽鎮有人把汽車沿著湖床開進了南陽島。南陽鎮南陽村的朱存明對那時的境況印象深刻,已年屆七旬的他回憶說:“受不了那轟隆隆的聲音,刮起的塵土比家裡的房子都高,汽油味也刺鼻,直接給攆出去了!”

  打那以後,生活著1.5萬人的南陽鎮上,再沒有過汽車的影子。

  如今,南陽島上的居民們,多選擇步行出門,相較於自行車,電動車都算得上是最快的代步工具了。如果出島,大家也選擇把自行車或電動車裝船,人車一起渡湖。

  在微山縣出台的《微山縣南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中,也沒有引入汽車的計劃。該規劃明確提及未來將發展生態型的無污染交通工具,交通方式以電瓶車為主;並保留古鎮現有的步行石板路。

  極少的樓房,也成為了南陽古鎮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作為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南陽鎮黨委委員王慧告訴記者,在她的印象中,南陽這些年來一直比較安寧,無論是民居還是商鋪,都差不多保留了原貌,多系青石磚瓦和木質結構的古式建築,並沒有大拆大建。“在南陽樓房都很少,除了三層高的小學,很少有超過三層的建築。”

  鎮政府六點就辦公,人員多步行

  33歲的耿明霞是南陽鎮政府工作人員,從2004年考取鄉鎮公務員就一直在當地工作。她告訴記者,從外地初到古鎮時,生活的確有些不適。

  耿明霞介紹說,因為交通不便,像她這樣的外地工作人員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內,大都住在鎮政府“宿捨”裡。“所謂的宿捨,其實就是用簾布把辦公室隔開,放張床。”

  相比於其他地方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生活,耿明霞說南陽鎮政府的辦公時間更為特別。“漁民早市結束後,時間也不過五點多鐘。許多要來辦事的人就直接從早市來到鎮政府了,然後直接敲門叫醒我們,能直接辦理的業務或手續,我們就起床辦理。”

  耿明霞告訴記者,為了趕早市,漁民們大都凌晨動身登島,結束交易後乘船返回,然後下午再繼續忙碌。“如果讓他們等到八九點,太不合適。”

  也因為漁民們特殊的作息時間,每天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一般很少有人前往鎮政府辦理業務。

  耿明霞的另一個不適,源自當地的無車生活。據南陽鎮黨委書記曹勇介紹,鎮裡的干部走村串戶開展工作,或者步行或者騎自行車,連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都不允許購置使用。為了方便外地來的游客,鎮政府購置了8輛觀光電瓶車,但是也限定速度、不許按喇叭。

  據王慧介紹,南陽鎮34個村的居民們,仍有很多人以漁業為生,還有一些借助便利的水運,從事運輸行業。千百年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讓這裡的生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比外界慢半拍。

  離荷花盛開的旅游旺季還早,所以五月份的南陽古鎮還處在慵懶的節奏中。上午八點多,古鎮商業街的店鋪們才陸續開張,店家們慢騰騰地拾掇著自家商品,把最光鮮的物件擺在顯眼地方,試圖吸引著旅游散客。

  收拾妥當已是上午九點多,店家們索性把飯桌擺在門口,打開屋裡的電視,一邊慢悠悠吃飯,一邊等待生意上門。

  中午時分,有走街串巷賣菜的小販騎著腳蹬三輪,沿街售賣從島外運來的青菜——在這個水產品豐盈的島上,青菜成為了少見的佳肴。

  記者了解到,雖然南陽全鎮人口不少,但截至目前,轄區內僅有一家農村信用社。從去年開始,島上唯一的一家郵局才安裝了自動取款機,提供便民服務。

  南陽鎮黨委委員王慧告訴記者,因為生活簡單,也沒有娛樂場所,所以入夜的南陽島更加安寧。晚飯後,納涼的人們來到寬敞空地,跳起廣場舞。與別處不同,這裡跳舞的人群中,中年人甚至二十多歲年輕人的身影更為多見。

  古鎮保護,拒絕房地產式開發

  在微山縣出台的《微山縣南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南陽古鎮的主要職能是生活居住、公共服務,並力求集中體現古鎮的古運河文化、傳統街市文化和湖島生態文化。

  王慧告訴記者,為做好古鎮保護工作,截至目前當地沒有引進一家工業企業入島。也正因如此,在目前微山縣對各街鎮的綜合考核中,南陽鎮的工業考核排名一直倒數。

  今年初,我省組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南陽鎮黨委書記曹勇到文物局咨詢相關政策,以進一步保留住、保護好南陽鎮歷史文化。去年,一家投資商看中了鎮裡存放民俗物品和文化遺存的場所,想跟鎮裡商量把這處房子當做辦公地點,遭到了鎮長仲偉光的堅決反對。“一家投資商來了,還會有第二家、第三家,但是這些東西是唯一的,不可逆轉的,經不起搬來搬去。”

  在新出台的《微山縣南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中,為最好的保存古鎮風貌,微山縣要求按照“政府主導、公司運作、居民參與、漸進改善”的原則對古鎮進行保護,並首次明確提出“不能按房地產開發的方式進行運作”。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微山縣已與一家企業達成旅游綜合開發協議。先期將投資20億元,以古運河為主題建造和修繕南陽鎮古建築,打造傳統的、紅色的、綠色環保的特色旅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