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端午粽口味:那些你不曾知道的美味

端午粽口味:那些你不曾知道的美味

日期:2016/12/13 23:14:3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很多人都以為粽子只有一個味道,那股味道是家裡特有的味道,誰知,離家之後,與天南海北的朋友相交,每逢端午,談說間,盡知這小小的粽子,有甜有鹹,還有辣,真的是一粽一世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珠海唐家蘿兜粽
  蘿兜粽在廣東省小有名氣,每年端午很多人都被它獨特的香味深深吸引而找上門。“蘿兜粽特香,在於它的粽皮不是普通竹葉,而是廣東特有的一種植物蘿兜。加上蘿兜粽結實、料多、量足,真材實料好吃。”

不用粽葉包的粽子

    唐家蘿兜粽是唐家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只有唐家人才會包,遠近聞名了,周邊地方人每年都早早跑來定買。最麻煩是整理蘿兜了,它身上長滿了刺,首先要用刀把刺刨干淨,直到葉面光滑,再把它放在鍋裡煮,然後再用涼開水將它洗干淨,最後晾干,完成這一系列工序之後才能拿去包粽子。
  十多年前,蘿兜葉是長在山上的,每逢端午,唐家人用上一天時間采摘,而現在唐家人將它移到鎮裡種,采摘方便多了。

唐家人包得一手好蘿兜粽

  屋裡充滿了蘿兜葉發出的香氣。粽子煮熟後,這種香味會滲透到粽子裡,而這種獨特的香味正是蘿兜粽的最大特色。
  唐家人常包的蘿兜粽,有鹹肉紅豆粽、花生粽、鹼水粽、綠豆粽等。鹹肉紅豆粽裡放有蛋黃、五花肉、紅豆、糯米。五花肉要用鹽、五香粉等腌兩天左右,而鹹鴨蛋則要腌一個月,並且只能要蛋黃。梁姨說,若是沒把蛋清剔干淨,弄到粽子裡,粽子就煮不熟了。放在糯米裡的鹽也很有講究,一般一斤米放3兩鹽,這樣才剛剛好,不鹹不淡。
  包蘿兜粽的程序較復雜,先要把蘿兜葉卷成一個下口封閉的圓柱形,然後一層米、一層肉、一層米、一層蛋黃間隔著放,並用筷子搗實,這樣的粽子才緊而結實。
  煮粽也很講究。蘿兜粽包好了,要多加柴猛火燒並不斷加水,煮足8個小時,並在鍋裡泡近一晚上,這樣粽米才熟得透、有彈性韌性。
    泉州燒肉粽
  有一首歌,名叫《燒肉粽》,不知道多少人聽過。燒肉粽是閩南一帶最常見的粽子,平時就能吃到,泉州地區的燒肉粽尤其考究。
  泉州燒肉粽是泉州的傳統風味小吃,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制作精細,歷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

燒肉粽

    端午節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節吃肉粽、賽龍舟是泉州傳統的風俗。
  精選上等的糯米,經過泡洗、加熱翻炒三分熟後,加上分量十足的材料,用棕葉包裹再放到水裡用大火煮上一個小時。
  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 等為原料。制作時先把糯米浸後晾干,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裡炒得又干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
  四川辣粽

四川辣粽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肇慶裹蒸粽
  肇慶人制裹蒸非常講究,一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年綠豆;三是做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稜角的裹蒸來;之後把裹蒸放到桶裡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吃起來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裹蒸粽

  據說肇慶人制裹蒸始於秦代,當時農民為方便田間勞作,便用竹葉或芒葉裹以大米,煮熟後隨身攜帶以作干糧,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
  浙江嘉興粽子
  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人喜愛,有“東方快餐”之稱。

嘉興粽子
 

  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興在每年初夏都會舉辦中國嘉興粽子節,全國各地粽子廠家雲集,在嘉興開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動,有粽子擂台賽、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參觀粽子博物館和龍舟賽等民俗活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