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貴 百年土樓至絕至奇
日期:2016/12/14 17:13:55   編輯:古建築紀錄福建土樓本就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著稱於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始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和貴樓整體為方形,坐酉向卯,牆體是用泥土夯築而成,底層牆厚1.3米,往上逐層收縮,後樓牆體總高17.95米,前樓高17.08米。土牆的高厚比只有13:1。可謂將中國傳統的夯土技術水平推到了巅峰。更令人叫絕的是,這座土樓是建在3000平方米的沼澤地上,土樓先民創造了用松木墊底的伐式基礎施工技術,用200多根松木打樁,再通過樁基與筏基的綜合運用,將力學平衡原理發揮到了極致。
在官方介紹中,和貴樓有四奇:一奇是它是已知所有福建土樓裡個頭最高的方樓;二奇是它是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整座樓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澤地上,雖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巍然屹立。三奇是樓內有二口水井,相距不過十多米,卻一口清亮如鏡,水質甜美,另一口卻混濁發黃,污穢不堪,被人稱為“陰陽井”;四奇是和貴樓樓外有15間護厝,樓中又有一座私塾,形成“樓包厝,厝包樓”的平面布局。厝(cu)在福建南方一帶是房屋的意思,“樓包厝,厝包樓”指土樓的天井裡面還有房屋,土樓本身也是由房屋圍建而成的。在閩南一帶有“厝包樓,子孫較賢,樓包厝,子孫較富”的說法,與和貴樓所含的“以和為貴”的寓意交相輝映,頗有滋味。
然而好玩的不止於此,若有當地人“指導”,在樓中央私塾的小天井用鐵絲往地裡插,方法得當的話,一口氣可以插進5米多深,拔出鐵絲,隱約可以看到淤泥的痕跡,使勁跺跺腳,天井整片的鵝卵石便會漣漪般震動,方知泊與沼澤之上所言不虛。但話說回來,這個鐵絲真的不是隨便就可以插的,沒有領路人,千萬不要亂嘗試喲。
和貴樓
懷遠樓
同為代表福建土樓的世界文化遺產,懷遠樓與和貴樓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簡氏家庭住宅,懷遠樓在建築風格上采用了雙環圓形土樓的形式,正是所謂的“圓環套圓環”。整座土樓只有外環牆上設有一個大門,大門頂上繪有八卦,兩側楹聯上書“懷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面水憑茲靈秀育人文”,真正的器宇軒昂。
懷遠樓的夯築技藝極為高超,自不必贅言。倒是整座樓內到處都有著濃郁的書卷氣息讓人贊歎不已。在外門樓,有一副聯“讀書教子紹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橫批是“詩禮堂”。移步上廳,又有對聯“書為天下英雄業,善是人間富貴根”、“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正堂兩邊屋架斗拱上別出心裁地裝飾著木刻書卷式飾物,另有镌篆書溜金對聯“月過花移影,弄聲風來竹”;“琴書千古意,曉春花木心”。最引人注目的是內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斯是室”,精巧秀氣。堂上懸掛的橫匾刻著蒼勁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兩邊柱子上又有對聯,上聯是“斯堂讵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下聯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課兒孫”。這裡不是供游人閒逛的,而是長輩議政、小輩課業的場所。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懷遠樓的游客絕對要比古棧道上少得多,畢竟很多人都是來這裡“尋找浪漫愛情”的啊。
在這個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的小村子裡,文藝青年尋找的是詩情畫意、浪漫迷人,本地人安守的則是一份洗盡鉛華的純樸和本真。置身其間,過去與未來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融合在一起,這阕歌謠還將隨著長教溪水繼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