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生態古鎮 吃地道三鮮
日期:2016/12/13 18:52: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本報記者 吳誠
昨天記者啟程前往“慢游新景”第四站——太倉浏河古鎮。從蘇州古城出發,路程1個多小時,盡管正值高速公路免費,但全程無“鴨梨”。來到這座古鎮,給人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便是安靜、舒服,在江堤邊可以享受拂面的涼風;在古鎮街道上可以體味假日的慵懶;還有吃得停不下的河鮮、江鮮和海鮮,只覺美好時光真的短暫。
江堤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上午9點,記者來到了位於浏河鎮的江灘濕地公園,盡管時間尚早,但來這兒休閒的游客已有不少。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個公園是去年開始建造的,目前已頗具規模。站在江堤上,放眼望去,就可見到頗具氣勢的江海美景,而拂面吹來的涼風讓人心曠神怡。
這裡除了有頗具氣勢的江堤外,還有讓人感覺舒適的覆綠,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綠地上休閒、玩耍。“這裡的江堤都是新造的,原先幾段江堤還保留著,只是很多游客不知道而已。”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江灘濕地公園是太倉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精心打造的“長江口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街新貌依舊風情萬種
來到了浏河,不得不去的當然是老街。走在浏河古鎮的老街上,看得出來,這條老街已經經過了改造,但這裡的建築卻依舊保持著原有的風格。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記者看到有沿街坐在籐椅裡享受陽光的老人,有正為老人理發的傳統手藝人,還有手拿糖葫蘆邊走邊吃的小娃娃,這些景貌讓記者感受到了古鎮的風情萬種。
據了解,在浏河古鎮改造的過程中,也同樣注重對古橋風貌的修復還原。位於中心街老浏河上,南北走向的老浮橋古稱寧海橋。作為浏河鎮較有名的橋梁之一,老浮橋也被列為浏河古鎮保護工程中的重點修復對象。
除了老浮橋,沿澛漕河還改造了永安橋、中間橋、水帶橋等6座橋梁,同時還新建了幾座仿制古拱橋。
品嘗三鮮才不枉此行
來到了浏河古鎮,不品嘗江鮮、海鮮、河鮮,那就算白來了。在這裡,“江海河三鮮”遍布各個飯店,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客人前來品嘗,到了這裡就要嘗嘗鲥魚、河豚、刀魚,哪怕吃上一樣,也就算沒白來了。
據介紹,地處江尾海頭的太倉,因2500年前吳王及春申君先後在此設立糧倉,故而得名“太倉”(意為皇帝的糧倉),並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元明時,太倉浏家港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海港,號稱“六國碼頭”和“天下第一碼頭”。這裡自古人文荟萃,教澤綿長,形成了獨特的婁東文化,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江南絲竹的起源地,婁東畫派的發祥地。
千百年來,太倉先民在這一方水土生活,行以舟楫,作以水田,食以魚米,著以布棉,形成了講究精致、精細的漁文化和稻作文化。江海河三鮮,融入了文化成就一道獨特風景。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