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深圳八景之大鵬所城

深圳八景之大鵬所城

日期:2016/12/14 17:23: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深圳八景之大鵬所城

    地點:位於龍崗區大鵬鎮。

    亮點:一處訪古憑吊、了解歷史、領略明清古風的好地方。

    景觀展示:大鵬所城全稱“大鵬守御千戶所城”,占地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27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惟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用條石和青磚砌建的東、西、南三座城門至今巍然屹立,雄偉壯觀。城內有東西、南北向的街道各4條,古樸的清式建築保存完好。鴉片戰爭時抗英名將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和福建水師提督劉啟龍的“將軍第”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摸著這道已經被歲月侵蝕得斑駁的城牆,仿佛依稀聽到幾百年前陣陣的槍炮聲,那白色的城牆腳跟的牆磚是明朝的牆磚,青色的牆磚是清朝的牆磚。

    大鵬古城雄偉莊重風格古樸。

    大鵬古城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鎮鵬城村,始建於公元1394年,為廣州左衛千戶張斌開所築。是明代為了抗擊倭寇而設立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簡稱“大鵬所城”。當年大鵬所城占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城牆由山麻石、青石磚砌成。深圳今天的簡稱“鵬城”即源於此。

    600年風雨滄桑

    從大鵬鎮驅車來到大鵬所城約需十分鐘,現在的大鵬所城門口已經是一片現代農村的建築,而古樸的大鵬所城即藏身於這一片現代的農村建築中。來到大鵬所城大門口,即可看到大鵬古城雄偉莊重、風格古樸的城門,這個城門雖然幾經修葺,但仍然保存完好。據考古專家考察後認為,大鵬所城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所城。

    摸著這道已經被歲月侵蝕得斑駁的城牆,仿佛依稀聽到幾百年前陣陣的槍炮聲。據大鵬所城博物館館長翁松齡介紹,這個城牆經過明清和現代幾次修葺,從城牆的顏色上就可以區分不同時期修葺的城牆。那白色的城牆腳跟的牆磚是明朝的牆磚,青色的牆磚是清朝的牆磚。

    走進大鵬古城,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的民居和宅地,那狹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鋪就,寧靜古樸;數座建築宏偉、獨具特色的清代“將軍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最為壯觀,該將軍第有150年的歷史,擁有數十棟屋宇、廳、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眾多,雕梁畫柱,是廣東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築。

    將軍府第保存完整

    雖然古城已經過6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是大鵬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築仍保存得相當完整。除了各種廟宇以及民居之外,還有十余座清代將軍府第,其中以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保存得最為完整。

    振威將軍第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整座將軍第以丈許高的厚牆圍著,大有“將門府第”的氣派。兩座宅院全為三座三進三間,正廳中座三廳二天井,各座之間長廊相通,地面鋪紅磚,牆石腳上青磚相砌。大鵬客家史料記載,賴家自清嘉慶年間以來,世代行武,三代曾出五位將軍,史稱“三代五將”。賴恩爵作為林則徐的副將,成功指揮了“九龍海戰”,該戰是中國近代抗英戰爭取得勝利的第一仗。

    加強大鵬古城保護

    據翁館長介紹,在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大鵬所城被正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我市迄今為止惟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深圳最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旅游景點。但是現在大鵬古城的原居民大都已經移居國外,村裡的一些民宅大部分被當做出租屋出租給外來人員居住,因此大鵬古城出現了一些自然損壞、人為破壞、消防安全隱患、環境衛生四大問題。因此一些人大代表呼吁政府加強大鵬古城的保護工作。由於所城屬於大鵬鎮保護管理,在管理體制和經費問題上鎮政府力不從心,使得所城作為深圳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開發,因此人大代表建議將大鵬所城收歸市管。值得慶幸的是,人大代表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市文化部門在多次現場考察的基礎上,已就大鵬所城的管理體制、產權、保護規劃、安全等問題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議,不久後大鵬古城將正式劃歸市管。目前,有關部門正著手制訂專項文物保護規劃,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已經共同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深圳市大鵬所城保護規劃》,該規劃即將組織專家論證,一旦通過則表示大鵬古城將納入深圳的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推薦閱讀: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挺進香港邁向國際化

信則有不信則無 淺談家庭裝修中的“家居風水”

南京疑現南唐大周後墓 被盜三次屍骸僅剩腿骨

白雲鄉鹽井作證:蒲江唐代已產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