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阿壩游覽古香古色旅游景點
日期:2016/12/13 21:13:05   編輯:古建築紀錄五月的四川,山清水秀,生機盎然;四川的五月,刻骨銘心,歷史珍存。
由中國報協主辦全國百名黨報總編走四川“災後美好的新家園,藏區牧民新生活”大型采訪活動於5月27日啟動,這是全國媒體開展“走轉改”活動以來的一次實踐與實戰。
也許好事多磨,5月26日因“機務工程”延時起飛,至夜裡23點才得知“取消航班”。莫名其妙的理由,當天報到“泡湯”了。27日早現改航班飛抵雙流機場,正式開始了采訪行程。
省委宣傳部專門安排接機,司機師傅放棄公休,帶著5歲的兒子接上我們,風馳電掣般地前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災區,追趕采訪大部隊。高速公路上的路牌標識著四年前一個又一個全國關注、世界聚焦的地名:都江堰、汶川、映秀……行程一個多小時後進入山區。山上郁郁蔥蔥,河水清澈湧動,公路平坦暢通,一簇簇的院落、村鎮嶄新別致,隔窗望去,一幅美好新家園的景象。偶爾也發現當年地震山體塌方掩埋的路段和塌斷的橋梁遺跡。時至中午12點30分,我們終於趕到了水磨古鎮,同正在午餐的采訪大軍會師。
水磨古鎮災後重建,已成為古香古色旅游景點。游人慕名而來。古鎮、地震,今昔暢想,午餐草草幾口,采訪者便攜帶“長槍短炮”沿街行進,隨時把每個深切的感觸都裝進鏡頭中。
去年曾到四川開會,本來安排看看災後重建的映秀鎮,只因大雨過後有的路段出現山體滑坡未能成行。
坐上“大巴”拿到了采訪活動的全程手冊,便思忖起采訪方略。
這次采訪全程在四川阿壩州境內。有災後重建的水磨古鎮、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牟尼溝隧道、白石羌寨、坪台村,有川藏高原紅原縣牧民定居的下哈拉瑪村、敬老院、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民族教育紅原中學,若爾蓋縣牧民定居林嘎村,體驗紅原與若爾蓋大草原,九曲黃河第一灣,高原濕地花湖。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是我國大西北與大西南的接合部,自古以來是民族遷徙的大走廊,也是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雪山草地”,全州總人口約90萬,面積8.42萬平方公裡(天津僅1.1萬平方公裡)。這裡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地和藏區重大民生工程的先行地區。
新聞素材豐富,采訪路途周折,每天要跑一個縣,每個縣地盤都比天津市大,海拔又在3500米以上,特殊的環境,特定的采訪,特制的“走轉改”,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