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龍川江南第一祠

龍川江南第一祠

日期:2016/12/14 17:24:0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龍川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城東北處,是一個典型的古村落。據記載,唐、宋兩朝,該村僅縣令以上的官員出了9人,明清兩代考取進士10人(績溪全縣為73人)。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都御史巡撫遼東的胡宗明等人。可以說,龍川自兩晉以降,人才輩出,代不乏人。

胡氏宗祠外景

    該村有被稱為“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初建於宋朝,後幾經改建。宗祠坐北朝南,三進七開間,磚木結構,其建築主體及主要的雕飾仍保持明代風格,線條粗犷,風格淳樸。整個宗祠由影壁、平台、門樓、庭院、廊庑、祭堂、廂房、寢廳、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組成。縱深84米,寬24米,總占地面積達1729平方米。牆體的基部是2米高的矩形花崗巖石,其上是高高矗立的風火牆,在階梯狀馬頭牆的兩側,施以彩繪。宗祠由前至後漸次增高,采用中軸線東西對稱的建築方法,嚴謹勻稱,十分壯觀。宗祠的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七間,進深兩間,建築面積145平方米,系由二十八根立柱、三十三根月梁架構而成,外觀上呈鳳凰展翅之勢,故又稱“五鳳樓”。門樓上有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書寫的橫匾“江南第一祠”。宗祠集徽派木、石、磚三雕及彩繪之大成,其中以木雕最為精湛,有“木雕博物館”之稱。作為隔扇裙板的木雕,其中有千軍萬馬的作戰場面;有工藝絕佳、難得一見的“百鹿圖”,造型逼真、形態各異。有的在林中疾奔,有的在溪邊漫步,有的昂首長鳴,有的引頸覓食,無不栩栩如生,顯示出雕刻工藝的高超。東西兩廂則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共20扇,俨然是荷花的世界。荷花或含苞、或初綻、或盛開、或並蒂;荷葉或平鋪、或翻卷、或舒展、或低垂,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夏荷風流潇灑,荷梗疏密有致,穿插得當,並且襯以飛鳥、游魚、戲鴨、鴛鴦、河蚌、青蛙、螃蟹。荷與“和”、“合”諧音,喻意合族和睦。蟹與諧同音,聯系起來,意為“和諧”圖,原來“和諧”理念,來源久矣。

    胡宗憲,明嘉靖年間高中進士,後官至兵部尚書,他重修胡氏宗祠的同時,還建造了典型徽派建築尚書府。尚書府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之中,歷經了500年風風雨雨。它占地3000平方米,內中眾多小巧的庭院交相輝映,有從善堂、官廳、文昌閣、小姐樓、徽戲園、佛堂、土地廟、松公家祠、梅林亭、古廚房、蒙童館、轎亭、醫館,真是一個應有盡有的迷宮式的豪宅,因而俗稱“二十四門阙”,俨然是一個小社會。這座數百年的胡氏老宅,鼎盛時期曾七世同堂,足不出戶即可上私塾、聽唱戲、祭祖或拜佛、請郎中,真不亞於《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作為明代的建築群,尚書府可以說是保存相當完好,建構極為精美,氣勢十分雄偉,堪稱建築文化之瑰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