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裡引“朝發白帝城”與“早發白帝城”之爭
日期:2016/12/13 23:13:21   編輯:古建築紀錄6月29日江油市舉行“我和江油有個約會--2012李白故裡浪漫之夜大型演唱會”,萬人齊誦李白詩歌時,大屏幕上顯示“朝發白帝城”。7月3日,一位較真的網友卻就這場演唱會上的內容進行挑刺:是“朝發白帝城”,還是“早發白帝城”?一時間引起熱烈反響,網友們紛紛引經據典,咬文嚼字。
網友挑刺:
是“早發”不是“朝發”
7月3日傍晚6:44,網友“恨。”在江油論壇發帖吐槽:現場朗誦的詩歌《朝發白帝城》,應為《早發白帝城》……江油是李白故裡,怎麼會把李白的詩歌標題給弄錯呢?這次活動組委會竟然在演出票面上、活動現場的大屏幕上都寫了錯別字……這不是笑話嘛?
該帖發表後,引起網友迅速圍觀、跟帖。大多數網友力挺樓主(發帖者)的觀點,認為 “早發白帝城”才是正確的。但也有不少網友稱:自己小學語文課本收錄這首詩時,標題是“朝發白帝城”或“下江陵”。
記者查閱6月29日晚上在江油市體育館舉行的“我和江油有個約會--2012李白故裡浪漫之夜大型演唱會”的門票封套上印刷的李白三首詩歌的標題,果然其中一個標題確實是“朝發白帝城”,而網友上傳的“萬人齊誦李白詩歌”的大屏幕上顯示的也是“朝發白帝城”。
咬文嚼字:
究竟是“朝”還是“早”
為了支持各自的說法,網友們紛紛引經據典。“華柏居士”發言:可能後人傳抄有誤。但是,早也好,朝(讀zhao一聲)也好,意思都一樣,所以大家不要再爭論了!
“程派青衣”愛好鑽研古詩詞,他強調:按古人的習慣,說“早發”或者“曉發”都是比較常見的,說“朝發”似乎不太符合習慣。“早”多用於口頭語場合,“朝”則多用於書面語場合。李白這首詩裡,正文用“朝”,一是為了音節優美,二是為了遣詞典雅。既然如此,詩題為什麼不用“朝”呢?一方面是,古人對於詩題雖然也有講究,但講究的程度遠不及詩文,詩題本身具備一個類似“報幕”的功能,要讓讀者很快明白其意思,所以用一個相對較俗的“早”字;另一方面是,古人文學作品,一般會避免重復用字,詩文有“朝”,詩題就用“早”。
“不管是‘早發’,還是‘朝發’,古籍證實都是後人好事所為!”昨日下午,江油市一位姓王的先生找到記者,捧出一套古色古香的線裝書。打開一看,是《唐詩三百首注疏》,共四卷三本,為木刻印刷,卷首有“道光丙午年新镌”的字樣。王先生自稱是一名收藏愛好者,1996年夏天在江油市新安鎮的一座祠堂裡,從一個80多歲的婆婆家裡搜到了100多本古書。在這批古書裡,就有這套用紙考究、刻印精良、保存較為完好的《唐詩三百首注疏》。
王先生介紹說:道光丙午年即1846年,距今166年了。在這套書卷之四的第45至46頁中,收錄了李白的兩首七言絕句,第一首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第二首印在第46頁第一排的偏上方,用濃墨印的《早發白帝城》幾個大字赫然醒目。不過,在這個標題的下方用淡墨注有“原本下江陵今從李白文集改正”的字樣,又告訴人們,李白這首詩在唐代至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唐詩三百首》成書以前,可能一直沿用的是《下江陵》這個標題。也許,《下江陵》就是李白自己給這首詩命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