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依山傍水 風景秀麗 後溪古鎮

依山傍水 風景秀麗 後溪古鎮

日期:2016/12/13 23:12:09      編輯:古建築紀錄

 
 
 
    重慶8月11日電 記者申燦 後溪古鎮位於酉陽縣酉水河鎮後溪村,距酉陽火車站58公裡,距酉(陽)桂(塘)(湖南)省際公路12公裡,距酉陽縣城90公裡。據文史所載,後溪建鎮已有千年歷史,宋時屬冉土司管轄的酉陽州,明洪武年,屬流官總管管轄。是一處集古祠堂群、土家文化之源和“小桂林”山水景觀為特色的旅游區。
    酉水河畔的後溪古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碧綠的酉水從鎮邊流過,酉水兩岸山巒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頗有桂林山水的韻味。乘船江中游弋,可以清晰地看見幽深的江底。不時有小船從酉水劃過,劃船的漁夫唱著流傳久遠的後溪漁歌,悠揚的曲調在山谷和水面上蕩漾。長潭風光,山清水秀,怪石奇峰,素有小漓江美譽。這裡四季如春,遍地果林,物產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讓人留連忘返,已成為遠近有名的文物和旅游觀光地。   
    後溪歷史上曾為水陸交通要道。陸上官道可經酉酬、麻旺到酉陽,水道經酉水下可入湖南洞庭湖,上可通湖北來鳳縣。後溪一帶生產的桐油、生漆和其他農副產品從水路運出,又從湖南運回布匹,棉紗和百貨等物品。由於水路交通方便,後溪成為酉水河較大的貨物集散地,各地客商在這裡建立宮廟、會館,使後溪古鎮的規模越來越大,一度街市繁榮,貨物流暢。
    在清代之前,後溪長期沿襲土司制。到清代後,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意即改土司制為流動的派官制,外來的官員開始進入。由於四川連年戰亂和災荒,人口銳減,清朝政府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後溪一帶的移民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和湖北,並形成田、彭、白三大姓。後溪的大姓人家都建有祠堂,作為宗族議事、聚會的場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水巷子白家祠堂、新寨白家祠堂和彭家祠堂,建造年代在鹹豐至光緒年間。新寨白家祠堂的大門左側,還保存有於光緒二十五年刻立的石碑上面刻有嚴格的宗族家規和道德標准,是研究宗族祠堂文化的寶貴資料。
    後溪古鎮屬土家族聚居區,現有人口兩萬一千多人,其中土家族占了90%以上。後溪鎮歷史悠久,漢代時為武陵郡轄地。南宋紹興年間置酉陽宣慰使司,屬九溪十八洞之酉溪。素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該地民風純樸,地上地下文物十分豐富。地面文物點計60余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近10處,重要的文物景點有後溪懸棺葬、土司白總管將軍墓、龔氏節孝坊、後溪萬壽宮、土家族擺手堂等。由於後溪(酉水)直通沅江洞庭湖入長江,從清乾隆年起這裡一直是商貿發達的水運碼頭,地方經濟相對發達。後溪鎮鄉場建於酉水右岸,建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多為清代建築,保存完好。石板街道、青瓦白牆、飛閣吊樓,玲珑剔透,讓人贊不絕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