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大昌展古樸優雅之美 千年古鎮散發新氣質

大昌展古樸優雅之美 千年古鎮散發新氣質

日期:2016/12/13 23:10: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從巫山縣城的濱江路拾級而下到達碼頭,乘船游覽小三峽後便可到達大昌古鎮,這條路線又美又快捷。原本以為只是普通古鎮,卻沒想到會被它南門那棵老槐樹、明清建築以及溫家大院深深地吸引住。”
  國慶節到巫山旅游的李青青在微博上發出這條配圖訊息不到5分鐘,便引發了八方好友對大昌古鎮的贊歎及討論。
  “復制行動”被贊頌為世界奇跡
  博主李青青所提到的大昌古鎮實際上是新古鎮。
  由於三峽工程蓄水,始建於晉朝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已沉寂在大寧河水下。2002年大昌古鎮正式啟動搬遷,全鎮按原貌在距舊址8公裡外的西包嶺下的大昌湖旁復建,這被譽為世界古民居保護史上的奇跡。
  復建的大昌古鎮雖是“復制品”,但其盡可能地保存了原貌,同時在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下甚至有超越過去的美。
  據了解,大昌鎮的新鎮建設遵循的是道法自然“因天時,就地利”,以展示“顯山露水、依山傍水、借山觀水”之態,岸線錯層框綠留楔,臨湖建築散隱其中,明示披綠掛霧之景,形成了山、水、林、城的有機融合。
  為了效仿老鎮的布局形態,在建築形體上大昌鎮借鑒了明清“徽派”建築風格(白牆青瓦作坡,雙披掛檐,重重風火馬頭牆),呈現出立面連續、色彩協調、裝飾統一的風格,彰顯青磚黛瓦,雕梁畫棟,翹角飛檐,古樸優雅之美。
  另外,在風貌建設中大昌鎮可謂匠心獨運,樓房外檐的設計仿明朝,門窗用木格子修飾,同時鑲嵌“步步錦,府第宮門、中、萬”等幾何圖案,代表著添財、義順、福德等意義,這些傳統風貌特色因子不僅延續了地方文脈,還讓大昌古鎮的旅游品牌更加有特色。
  “升級行動”運籌大昌跨越發展
  古鎮成功“復制”後,如何升級古鎮,促進古鎮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大昌鎮建設的又一大課題。
  依附小三峽的旅游資源,大昌古鎮成為了熱門的“過境游”景點,不少游覽小三峽的游客都會選擇前往大昌鎮一覽古鎮風情,然而“過境游”始終不能成大氣。針對這一現象,大昌鎮除了修建古城等景點外,還將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場鎮功能,提升集鎮的旅游承載力和服務力。
  僅去年一年,大昌鎮就通過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力度完成了多個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完成泰昌公園土石方挖運、場地平整、污水管網鋪設等工程,完成城鎮改擴建污水管道1500米,新建污水井42個,疏通污水管道20處600米,清運建築垃圾4處,極大地提高了大昌鎮的形象,也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
  通過三峽工程建設,大昌鎮目前已經形成了三峽庫區最大的內陸湖泊,總面積達18平方公裡,自然景觀東有小三峽、西有孝子溪、北有紅巖河、南有龍柱溝及美女山等風景區,這也將大力促進大昌鎮旅游產業的發展,助力大昌鎮經濟社會騰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