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惠山古鎮熱點解答 暫不收費
日期:2016/12/13 21:14:25   編輯:古建築紀錄
江蘇訊5月18日訊 擁有118處祠堂的惠山古鎮記錄了自唐代至民國初期江南地區豐富的歷史信息,是研究中華譜諜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無錫人最引以為豪的“無錫景”之一。最近,圍繞“修復後的惠山古鎮和原來有什麼不同”“惠山古鎮的保護與利用如何平衡”“惠山古鎮要不要收費”等話題,包括現代快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做了大量報道,引起市民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昨日,就這些熱點問題,無錫市惠山古街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吳竹頻董事長接受了專訪。
熱點1怎麼保護?
回應:63座祠堂得到修復
據吳竹頻介紹,為了使惠山祠堂群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保護並重新綻放光彩,從1998年起,無錫就啟動了惠山古鎮的調研測繪,2002年由上海同濟大學先期完成《惠山古鎮保護概念性規劃》。歷經多輪規劃及論證,2003年最終通過並確定雲南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惠山古鎮保護發展修建性詳細規劃》。
根據規劃,惠山古鎮以“無錫歷史文化的展演舞台、城市的文化休閒客廳和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為總規劃定位,並明確在業態的定位和布局上凸顯惠山古鎮的歷史文化特色,實現打造“全國最文化古鎮”的目標。到目前為止,惠山古鎮已完成范仲淹(文正公)祠、倪雲林祠、周敦頤祠、張明公祠、李公祠等63座祠堂修復,總面積達1.9萬平方米,占可修復祠堂的72%;修復民居商鋪127個1.54萬平方米,已建公共建築2.24萬平方米。
在主要旅游節點上,西神廣場、關刀河景區、繡嶂街照壁、秦園街牌樓等景觀已完成復建;周敦頤祠、倪雲林祠、范仲淹祠、陸宣公祠等15座重點祠堂完成布展;中國泥人博物館已於2011年國慶前正式建成開放。
熱點2如何利用?
回應:分四類進行利用
“保護並不意味著不利用。”吳竹頻認為:“惠山古鎮只要規劃得當,利用合理,就能使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為更多的大眾所認知,讓街區煥發新的活力。” 為使街區內的祠堂歷史建築得到有效保護,在街區建築的利用上,惠山古鎮明確了分類使用的原則,共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祠堂,在利用上全部作為文化展示場館對公眾展示;第二類是保留部分遺跡原貌。在歷史遺址基礎上進行修復、且形質較好的祠堂,在利用上作為文化展示館使用,或結合祠堂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院落形致,引入文化+商業的復合型業態;第三類是因戰爭等因素破壞殆盡,按原貌復建的祠堂,在利用上除以上兩種以外,保持其文化肌理,結合發展旅游的需要,適當引入旅游配套商業業態;第四類是按設計修復風貌建設的部分民居,則以引進地方非物質文化、特色文化為主的業態。
“一個歷史文化街區的興盛需要一個培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吳竹頻透露,惠山古鎮的業態布局尚未最終定位,隨著寶善橋商業步行街及風貌區旅游配套建設的逐步完成,核心區的業態布局也將隨之逐步調整到位。目前,他們正在積極聽取各方建議意見,按照申遺的要求,抓緊進行業態的調整和完善,加強業態和街區的管理,有序推進街區的修復建設,加快建設東岳廟、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祠堂博物館等文化工程,努力使惠山古鎮真正成為無錫文化產業的示范工程。
熱點3要不要收費?
回應:適當時間考慮收費
前不久,惠山古鎮部分景點經物價部門核准,從2012年5月20日起試行收取門票,價格為:中國泥人博物館30元,惠山園李公祠10元,留耕草堂10元,楊藕芳祠、顧可久祠、范仲淹祠、周濂溪祠、倪雲林祠、陸宣公祠、徐孺子祠合並通票30元,試行期為一年。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廣泛熱議,惠山古鎮究竟該不該收費?
對此,吳竹頻表示,經過4年的保護修復,惠山橫直街及上下河塘區域,已基本完成了從原來的以居住及商業功能為主的普通街區到以旅游、休閒和體驗功能為主的歷史文化街區的蛻變。雖然在今年5月,物價局核准了惠山古鎮部分景點的收費標准和收費時間,但考慮到實際情況,惠山古鎮不設置大門票,除了部分經過文化布展的祠堂及泥人博物館外,其它所有公共空間仍然免費開放。同時,在票價的設置上,也采取了適當原則,如7個重點祠堂聯票30元,平均價格不到5元。目前,中國泥人博物館正在申請免費開放國家扶持資金,如獲得批准,門票也將取消。此外,雖然物價部門已核准了惠山古鎮可以自5月20日開始試行收取門票,但古鎮辦正在研究對特殊群體制定不同的優惠政策,具體收費時間要待收費實施具體辦法及收費設施完善後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