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貴州明代土司王宮遺址現世 海龍屯有望申遺

貴州明代土司王宮遺址現世 海龍屯有望申遺

日期:2016/12/13 21:14:25      編輯:古建築紀錄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西北面20多公裡的海龍屯,經過20多天的清理發掘和分析,考古人員首次圈定了海龍屯“新王宮”的占地面積超兩萬平方米。目前,國家文物局已受理海龍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報告。

    根據新出土的海龍屯碑文介紹,公元1600年農歷六月初五夜,繞道山外的明軍,從後關破屯,擊敗楊氏第29代土司楊應龍。

    “於是數十萬明軍齊聲高喊:活捉楊應龍。馬嘶聲,吶喊聲響徹山谷,整個海龍屯上一片火海••••••”

    貴州省遵義市海龍屯景區導游用一段評書式的解說詞向記者描繪了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戰役明軍攻打海龍屯時的戰況,這場戰役結束了西南楊氏土司對古代播州歷經唐、宋、元、明四代共七百余年的統治。

    【解說】率隊於海龍屯進行考古發掘的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飛告訴記者,作為“平播之役”的主戰場,海龍屯最遲修建於1257年,到今天已經有755年的歷史,規模龐大,設施完備,是研究西南地區土司制度和軍事關隘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李飛同期】現在我們知道整個海龍囤,這個,它這個環囤有城牆,它的周長大概有五到六公裡,據民間的講法,有三十六大街七十二小巷,有很多這種很輝煌的建築。

    【解說】海龍屯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建於龍巖山之巅,山勢陡峭,石階依山開鑿,記者拾階而上,2小時才登至屯頂,環顧四周,眾山盡收眼底,屯前僅一線可登,飛虎、朝天、飛龍、飛鳳四關遺址仍在,隨山勢綿延十余裡。

    【解說】登上海龍囤須過飛虎關三十六階天梯,厚實的石垛將石梯鑲成了一道陡峭的石槽,槽裡的石級每級高達五十公分,爬起來很費勁。也是當時阻礙明軍最重要的一個關口。

    【記者現場】現在呢,我們就來到了三十六步天梯的飛虎關,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的飛虎關,有很多很多和平常我們看到的天梯不一樣的階梯。那麼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天梯呢。它有高度大概有五十公分左右,寬度大概在兩米左右,為什麼會修成這樣的形狀呢,據我們剛才的導游大爺介紹,首先,它有利於排水。其次呢,它有利於在戰爭時候,滾木礌石增強它的沖擊力。最後呢,它有利於縮短我們的長度,有利於攀爬。

    【解說】當年的雄關漫道只遺殘垣斷壁,王宮殿宇也隱於泥土與荊棘叢中,明末西南風雲開阖的歷史都蘊藉在這些無言的山石間供世人憑吊。

    【解說】據了解,2001年海龍屯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3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國家文物局提交了申遺申請,國家文物局已經受理,6月中旬前將派世遺專家到現場考察。如果申報獲批,海龍屯將是中國首個遺址類世界遺產申報項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