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時光 重慶最美古鎮磁器口
日期:2016/12/14 17:20:3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沐浴了千年的時光和塵埃,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就像重慶人的心靈標簽一樣,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始終都深深烙印在重慶人的心裡。從某種程度上講,有著“小重慶”之稱的磁器口,其實是山城古典生活的一個縮影。它裹挾著歷史而來,曾經以繁華碼頭的身份,承載著千尺布匹萬斤糧油從水上抵達……現在,當昔日的貨船不再泊岸於此,走過深深淺淺的灘頭,一浪一浪擊打在人們心上的是江水,更是整座城市濃濃的鄉愁。
回望磁器口的前世今生
古鎮磁器口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曾經的磁器口是非常繁華的水陸碼頭,碼頭上常年萬商雲集。如今的磁器口,街道兩邊仍然商鋪雲集,人們置身其中擁擠穿梭,恍惚仍然當年碼頭的繁榮景象一直持續至今。
磁器口古鎮並不大,一共有12條街巷,全都由青石板鋪成。那一條條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蜿蜒在古鎮的每一處大街小巷,被歲月和人流打磨得光滑無比。在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時候的建築,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牆。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後房一般為四合院,為商賈大戶居所。雕梁畫棟,窗花戶棂圖案精美,做工精巧。古鎮上,青瓦灰牆、木格花窗的建築隨處可見,大紅的燈籠也掛滿了石板路的兩旁。灰白牆、棗紅柱、翹角樓、麻布幌子、小青瓦……古香古色的格調可以使你重溫到明清時代老重慶的風貌。
吊腳樓和“九宮十八廟”的故事
沿著青石板路行至江邊,便可看見低低矮矮的吊腳樓蜿蜒在山間,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正因為磁器口一江兩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吊腳樓的獨特景觀。都說建築是城市最好的外衣和標簽,四合院代表了北京的磅礴和大氣,石庫門彰顯著上海的精細與別致,那麼吊腳樓對於重慶來說更像是一種生態符號,它象征著重慶人堅忍不拔的精神。沿著奔騰的嘉陵江,順著蜿蜒的山脈,吊腳樓樹立在懸崖峭壁邊,仿佛欲說還休地講著當年發生的故事。
永遠彌漫的茶香和飯香
磁器口永遠彌漫著茶香,大大小小的茶館俯拾即是。四合院裡,吊腳樓上,背街裡隱秘的角落,滾水燙開茶葉的沁人香氣與混在這茶香中的談笑一並傳來,一個入鼻,一個入耳,交相缭繞,勾起人們心底對逍遙的許多向往。
磁器口也是一座講究吃文化的古鎮,人們所熟知的磁器口三寶:毛血旺,椒鹽花生,軟燴千張。毛血旺嫩而爽口,雜碎油而不膩,白豌豆耙和化渣,湯香辣燙嘴,味道鮮美,一碗下肚,通體大汗,暖人身心。
來到磁器口,踏完青石板路鋪成的街道,看遍吊腳樓和四合院,在寶輪寺再燒上一炷虔誠的香。你要麼去吊腳樓上欣賞國畫家們畫筆下的磁器口,或者在大街小巷中尋找當年名人們留下的足跡。興致來的時候,找一家茶館,聽聽當地人的“龍門陣”,老人們在旁邊下著象棋,江邊上的碼頭上擺渡人在霧氣中迎來送往。如此的情懷,好似身在仙境中。但樓下傳來的陣陣辣香又將你瞬間拉回現實,這樣的味道,在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中是品嘗不到的,這裡只能是重慶,也僅僅只能是重慶。